1
前不久遇到了高中同學,他說最近結婚后過的卻并不幸福的一個朋友。
感嘆了一句話是“我早就勸過她了,叫她要三思而后行”。
同學一口咬定,要是哪位朋友一早聽了她的話。
再三思考的話,一定不會做出如此魯莽的決定,以至把自己的后半生幸福都賠進去。
我問他,你怎么能斷定,嫁給那個人,不是你朋友再三思考后做出的決定呢?
同學睜大的眼睛看著我,一時找不到言語。
我跟他解釋說“也許你朋友一開始的時候被愛情沖昏了頭腦,可是她后來她一定仔細思考過。不過是仔細思考的次數太多了,以至于讓她又重新回到了昏頭的程度”
2
我們做事的時候常常把三思而后行這句話掛在嘴邊上。
這句話通常的解釋是:勸人做事不要沖動,反復仔細思考之后再行動,這些做事的成功率就要大一些。
約定俗成。
似乎從沒有人去質疑過這句話的真實性。
“三思而后行”出自《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說是季文子這個人啊,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思考再思考,思考再思考。
這里聲明一點,“三”在古語中,是一個量詞,不是一個定詞。
所以三思不是說思考三遍,而是思考多遍。
季文子這個習慣啊。幾千年來,幾乎得到了天下的贊譽。包括許多大學者在內。
比如《論語正義》中表揚他“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審慎也”。
因為自古以來太多人信奉并且實踐出了結果。
以至于上至古時朝堂群臣高呼“吾皇三思啊!”
下至分手你的親朋好友拉著你“這么好一個姑娘,三思啊”!
那么三思而后行到底是不是就是一張百無禁忌的通信令呢。
反正世上所有的事都有兩面,關于這個問題。
有位著名的老師就表示過否定,他就是金句圣人孔子。
還是那個著名的典故。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后面,接著就是一句“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圣人的意思就是,思考事情,兩遍就夠了,思考多遍,太婆媽了,太容易混亂了。
3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癥狀”。
叫做選擇恐懼癥。
我大學室友就是個這樣的人。
買飲料,雪碧和可樂不知道如何選。
買牛奶,蒙牛和伊利不知道如何選。
甚至冬天買個烤紅薯,二兩的和二兩五錢的,都夠她猶豫十分鐘。
只要和她在一起逛街,我整個人都是惶恐的,生怕她下一秒鐘就看上了一件什么事物,接著就朝我投過來求助的目光。
這種“病癥“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這種癥狀的人,基本很不容易建立自信心。
我想,導致這種癥狀的病因,多少就和“三思”有關系。
我這是親口從我室友嘴里問出來的。
她的話我歸納一下,書面一些說,就是“凡是面臨選擇,心里一再思考,覺得A好的同時,又不忍否定B,要是選擇B,又放不下A。多思考一次,腦子就再混亂一層”
由此“病人”口述可見。
孔圣人的“再,斯可矣”,是有道理的。
4
那么二者到底誰是誰非呢?
我萬分崇敬的一個學者,文學史上著名的大家:季羨林老師,是這樣說的:“根據我個人幾十年來的經驗,除了下圍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時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誤事”
他還說“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個詞兒Darauf-galngertum,意思就是“說干就干,不必思考”。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揚棄”
我是季羨林老師的死忠書迷。
若是時光倒退到他當年在燕園上課的時光,想必那個夜夜滿臉紅暈給他寫信述衷腸,又不敢寄出來的那個人,就是我。
季羨林老師對“三思而后行”的觀點就是:遇事需要思考,不要盲目下決定,但是也不能反復考慮,循環反復,走進死胡同。
在這個問題上。
我與老師的觀點是相同的。
我是一個做決定很快速的人。
因為吃過了不少閉著眼睛選Ab的虧,所以學會了想一下再下決定。
偏偏又是懶人,所以懶得思考多次,往往是第二次的想法,就拿來實際行動。
5
身邊有個女神級的人物。
追求者不少,最突出的有一位:不論從外貌還是人品,都十分的優秀。
與女神的接觸中,也顯得彬彬有禮,幽默風趣,十分討喜。
在大家心里,已經將他們默認成了一對,只等女神蓋章認證,來個皆大歡喜。
可是某一天女神卻在買醉的夜里把我約出來。
惆悵的對我說“我遇到了一個人”
這句話一開頭,我就猜到了后面。
女神痛苦的問我“要怎么辦?”
我說“你現在轉個酒瓶,瓶口朝你你就接受A的追求,瓶屁股朝你,你就去追B吧”
女神伸手一轉,瓶子停下來,橫成了一條斜線。
女神“......”
我后來給女神發消息,說,你在心里思考兩遍,就兩遍。
第二遍你想到了誰,你就和他在一塊。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
女神最后和“我遇到了一個人”在一起了。
過得還不錯,是個積極的小伙子,打算結婚了。
我們見面的時候,小伙子說到女神選擇了他,還是滿臉的不敢相信。
滿臉堅決的拉著女神的手“我不會讓你后悔的”
女神悄悄對我說“如果當時我多思考幾遍,我可能就不去選他了。
因為和A比起來,實在是找不到他更好的地方。”
說完就笑成了一朵太陽花。
說這個事兒,不是讓你遇到了小三兒打著“我思考了第二遍之后她才是我最愛的人”去出軌。
也不是找個借口去說“這事兒失敗了不怪我!我當時就想了兩遍!”
我只是向你提供一個方法論。
如果你時常再“三思三思,永無結果”,是“行動的侏儒,思想的巨人”的話。
不妨試試孔圣人的這句話:“再,斯可矣”
也許會幫到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