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寫了一篇關于靈芝的文章,主要是有許多朋友購買了卻不知道怎么使用,每個人的問題很零散,我就做了一個梳理和匯總,便于購買過的朋友翻閱使用。
同時也發到了讀者群里,我很謹慎,除了群里有人問相關的問題回答一下,盡量把需要買東西的人匯集到特產群。寫了兩篇關于特產的文章,一篇是自己家里山上野生的山茱萸,一篇是老家的靈芝,發到群里,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夠對健康和藥材有一個認識,而這也是我目前的生活狀態。
一大早,有兩個人退群,一個說群很雞肋,一個說讀者群變代購群,我些許有些失落,也理解他們的感受,退了就退了。
可這個事件在我的心里泛起了波瀾,我在想,這些人因何而來,因何而走?從8年前在天涯上小有名氣到旅行,出書,做簽售,再到做民宿,創業等,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有許多人對我的生活抱著希望和憧憬而來,失望而去,還有許多人在將近10年的時間內默默關注,支持,鼓勵,讓我奔赴更好的生活。
2.
自告別國企的那天,便注定了這條出走的道路必然曲折坎坷。從主流中出逃,成為人群中的異類。可我的內心從未生出過特立獨行的念頭,它只告訴我一個聲音,“你該有屬于你自己的生活。”
從開始旅行,便不時涌現出這樣的聲音,“小寒,我好羨慕你的生活”,“你好勇敢,我多么想像你一樣放下一切”,“要是能像你一樣活著,死也值了。”
對于這些我只能一笑了之,那是他們從文字里,從朋友圈,微博,帖子里看到并加以臆想和自己相映的生活,他們并不了解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我的苦與樂。
最近有朋友說:“你在大理活得像個神仙一樣。”從某種角度來說,他說的很接近我們當下的生活,盡管生活有很多艱難之處,可在大理我們有好的空氣、陽光、蒼山、洱海、田野,還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和能夠互相溫暖的愛人。
說到底,我們終歸不是神仙,是和所有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愛恨情仇,需要食人間煙火的凡人。我們不是金庸小說中的“神雕俠侶”,我們的生活可以暫時滿足一部分人的憧憬,可滿足不了他們一直顛覆不破的幻想。
顧顧說,我咋發現對你認同的好多是在社會上有一定閱歷,能夠明了人生的一些人,他們從不多說話,總是用實際行動去支持你,比如為文章打賞,愿意去相信并購買你的東西。
她提醒了我,在那么多口口聲聲說喜歡我生活中的人,到底有多少是希望我能活成他想象中的模樣,當符合時,便不遺余力地夸贊,稍有不匹配的地方,就憤憤不平,破口大罵。
他們預備了一個“人設”,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便在這個“人設”的世界里縱情玩耍,甚至撒潑。
這些的人我遇到很多,而且很多是年輕人,他們不是記者,卻顯得比記者還專業,好奇地問著各種問題。當我解答了基本的問題,告訴他們更深入的問題需要付費時,有的表示理解,便停止,有的認為你耍什么大牌,還有人覺得你憑啥就不能抽空和我交流一會兒呢,看你每天那么閑。
我無意指責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和他們一樣,希望從各種人那里獲取適當的幫助。在剛出發的時候為了省錢,搭車,做沙發客,希望從各個前輩那里獲得一點鼓勵和支持。可很快我便明白了,別人可以無償幫助你一次、兩次,可能只是出于善意,或是希望你能將這種幫助傳遞下去,而不是形成依賴。
我要過自力更生的生活,而不是不斷地靠別人的幫助前行。我們雖然沒有和大眾一樣朝九晚五地工作,卻依然努力地尋找著為社會提供價值的方式。我們不是出家修行的人,可以依靠宗教背景和信眾供養就能獲得基本的物質保障。我們也面臨著和大家同樣的問題,當你滿懷理想的時候,要房租的房東不會跟你談理想,或者即使他和你談得頭頭是道,該要房租的時候也不會少一毛錢。裝修的工人不會因為你有理想就免費干活,去菜市場買菜也不至于為了幾塊錢就和人家談理想吧。
理想的生活是需要金錢做支撐的,那些經歷過生活暴風雨式的洗禮并依然站立著的人明白這些。而那些還未真正面臨這場狂風暴雨或已經倒下不愿爬起來的人會覺得,理想的人怎么能沾染銅臭?
3.
我在拉薩曾認識了一個朋友,他很鄙視錢,認為錢是讓人類墮落的根源。同樣,他很看不慣有錢人,賣唱的錢只夠給他買酒,他認為自己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他和他的愛人盡量少用錢,住在拉薩的山上,日子過得很清苦。
當我離開拉薩的時候,一個書店的老板請我吃飯,讓我叫上我的朋友們,我把那些窮朋友都叫上,他們吃的特別開心,胃口大開,興致高漲,還即興創作了許多歌曲。
這就是錢的價值。它能串聯友誼,能讓人吃飽了之后縱情高歌,能讓我們暫且放下煩惱事,去享受當下的生活。
我那個朋友也是一個理想派,他背包到拉薩后,想在雪域高原上點一盞不滅的文化明燈,開了一家書店。堅持了很多年,不斷地賠錢。到最后實在扛不下去了,想著得賺點錢才行。他放棄了最初的理想,籌了一些錢開了一個大大的客棧,將客棧里擺滿了書。他把客棧做成了書店,讓客棧來賺錢,書店完全供給大家免費閱讀。
他“曲線救國”式地真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他是默默的先行者,是最早張羅著幫我做一場分享會的伯樂,也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偶像。一個有理想的人,不該執著于以什么樣的方式抵達理想,而是執著于理想卻懂得變通不同的道路。
就像登山一樣,有的人執著于路徑,有的人執著于山頂。都無對錯,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
我選擇后者。
4.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代人的作家。
開始很順利,路途卻曲折。當我意識到只有能獨立地在這個世界生存,才能有獨立的思想和文字時,我放下了筆。開始工作,創業。
當我發現生活需要一個住所時,我們找到一個百年的老院子,努力籌錢,賺錢裝修它。當我發現有了一個民宿并不立馬就能支撐生活,擁有一個相對良好的創作環境時,我開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賺錢,做野生菌醬,賣家鄉和大理的特產,收一些學生教他們寫作,同時靠著自己的文字能力去找到客戶。
……
也曾猶豫過,彷徨過,我是否會因此而改變,偏離理想。是否會有許多人鄙視,甚至謾罵?
想了又想,都不重要。懂吾者,不必言而自知。不懂吾者,言多亦無用。生活是自己的,眼光是別人的。
也正是在這放下與拿起,曲折與直面之間,我發現了寫作的真諦。若不真正去生活過,文字將沒有意義。
向美好生活前行,總有同道。向理想走去,自會有人微笑。
人生之旅,你來他往。去留隨意,月明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