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最近比較火的青春題材電影。散場之后的等電梯時間,帶著電影的余溫聊著里面覺得好笑或者是彼此都有感觸的點。
突然頭發被扯了一下,我轉過頭,一張超可愛的小男孩的臉,他被媽媽抱著,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媽媽應該是看到兒子扯了我的頭發,立即跟我表示歉意的笑容,對著兒子說“你怎么扯阿姨的頭發呀?快跟阿姨道歉。!”
我笑了笑說了聲沒關系。
這不是第一次聽別人叫我阿姨了。
第一次聽到是在上大一的時候,路上遇到了剛放學的小學生,應該一年級左右吧,我撿到了鑰匙然后追上去還給了她,她對我行了一個標準的少先隊禮,然后甜甜的聲音說“謝謝阿姨!”然后就蹦蹦跳跳的走了。當時我凌亂的站在原地,內心有一萬只草泥馬在奔騰,少女心真真是碎了一地啊!
慢慢的,慢慢的,我發現當你開始默默的留意一件事情的時候,它就會成為一件高頻率的事情!我發現叫我阿姨的人越來越多了,直到如今,如今我大四了。去年我的嫂子生了一個小寶貝,我真正意義上的成了長輩了!當然也就很坦然的接受了阿姨這個稱呼,但還是會偶爾的傷感一下。
出了電影院,因為離學校不遠所以就決定走著回去。
“ ‘那些年’ 上映的時候我們是高中對吧,那時候覺得青春啊,天哪,好熱血,好感動,現在感覺看這種高中題材的電影,有種說不出來的那種,反正就是和上高中不一樣,就是,,哎,你懂啦!”跟著閨蜜嘆了口氣
“你不說我還不覺得,你一說還真是!那你說如果我們到了三十歲看這種電影是什么感覺啊?”
“你白癡啊,三十歲,我們應該都不看這種電影了吧!反正我是不會再看了!”
“沒有啊,你看剛才和我們一起散場的,那個抱著孩子的大媽,多有情調,人家估計都過三十了吧!電影分什么年齡啊!”
“你是記恨剛才人家兒子叫你阿姨,所以你叫人家大媽的嗎?”閨蜜不壞好意的笑了
“哈哈,被你看穿了!不過,我們都是阿姨了!好煩啊!我晃著腦袋!”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還是少女,少女,你好嗎?少女.....”
“你好煩!....."
就這樣我們嘻嘻打鬧著回了學校。
此時此刻的我,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意淫者我的三十歲:三十歲的我會是怎樣,三十歲的我是否會還會去看青春題材的電影;三十歲的我是否還會感傷青春;三十歲的我,身邊會有一個怎樣的人;三十歲的我會有一個怎樣的孩子,或者還沒有孩子......
我粉紅色的少女心渴望著電影里那樣熱烈盛開的青春,渴望著成為男一男二都喜歡的女生,我想我是沈佳宜,或者我是林真心。
但現在老娘已經是阿姨!哈哈,其實大多數女孩也都是向我這樣的吧,平凡,是真的平凡,平凡的不敢告白的初戀,平凡的成績,平凡的身材和臉,平凡的大學,平凡的第一次戀愛然后平凡的分手。
但是,因為按常理,這些話的后面都會有但是!我這里的但是是:
但是我們對身邊的人而言,對那些在意我們的,我們在意的,我們便也是獨特的。千萬個校園,可能也有千萬個類似的沈佳宜。但是在柯景騰的眼里卻只有一個。
所以我們平凡著但卻也獨特者,這樣一想,我便能釋懷的安然入睡了!
我想如果我三十歲了,我還是愿意混跡在年輕人里面,來看這樣題材的電影。因為青春本來就該去緬懷,無論平凡與否。
晚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