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趕年集,順便去小姨家串了個門。每年年前或年后都會去小姨家坐坐,今年因為年后會很忙,所以還是選擇年前去吧。
其實這兩年年后已經不太喜歡串門了,因為領著兩個孩子,人家還的打發壓歲錢,真的不想人家破費。但是即使年前去了,每年小姨還是會專門來我們家玩打發孩子壓歲錢。
小姨跟小姨夫是熱心腸,小姨夫是包工頭,日子過得也好點,兩個女兒也都開始掙錢了,所以沒什么壓力,但是因為是包工頭,他家又是這幫民工閑時的集散地,天天有去打牌的,打牌當然就要賭錢,雖說小賭怡情,可是也是真金白銀啊。
人多了,到飯點不走,那自然就是蹭飯的,小姨家一到這時候,飯桌就沒收過,天天有去喝閑酒的,也就是我小姨脾氣好。
小姨夫弟兄四個,他是老大,家族里的事都他張羅著,我小姨也是熱心腸,日子也過得寬敞,也舍得花,其實他那三個弟弟哪個過得也不比他差,他們都會攢錢,小姨夫掙得多花的多,大手大腳慣了。
早些年,因為小姨生了兩個女兒,沒少看婆婆的臉色,這幾年公公得了腦血栓,半身不遂,雖然兒女眾多,但是還是指望我小姨夫,再加上兩個表妹也大了,逢年過節也舍得給老人們買東西,尤其大表妹在城里風風火火的跟男孩子性格差不多,家里誰有事進城都去找她,所以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嫌棄小姨生的是女兒了。
每年攤煎餅、蒸饅頭她這些妯娌們都去小姨家,也就是小姨大大咧咧不怕麻煩。昨天四點多就起來了,跟她的妯娌們蒸饅頭,下午人家蒸好走了,她的還沒蒸,剛要蒸自己的,她婆婆又來了,說是在家蒸米面,蒸了一半發現太厚了,咋也蒸不熟,說啥也要來她家蒸。
小姨不愿意,畢竟自己做的饅頭再不蒸就會發大了,可是老太太非要在這蒸,沒辦法,小姨只能先讓婆婆蒸。
婆婆的米面蒸好了,要留下點給小姨吃,小姨說啥不要,因為她也蒸。小姨夫在一邊開玩笑說:“還是留下點吧,你這人就是這樣,人家給的從來不要,這要是你用別人的鍋蒸,還不得留下二十個饅頭給人家啊,再說這是自己的娘給的,干啥不要啊,哈哈。”
小姨聽了也是大笑著說:“咱自己有,干嘛要人家的,就是不愛占人家的便宜。”
很喜歡小姨和小姨夫一家,這就是為什么年年都去看他們的原因,實在,每次去跟小姨夫不喝多了都不罷休,為此我也沒少挨孩子媽批評。
對了,你猜我有幾個姨?我二姨會不會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