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與人交流、用懷疑的目光審視世界?社恐癥人群如何走出社交焦慮陰影?
文|知君
在湖南衛(wèi)視的《幻樂之城》其中一期節(jié)目中,蔣欣曾演了一個短片《我想找個地方躲起來》。短片只有十分鐘時間,卻真實地再現(xiàn)了社恐人群的內心世界。在去公司的電梯里,害怕與人交流的她,躲在角落里,懷里抱著一本書,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著電梯里的其他人。
害怕別人劣質的搭訕、害怕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害怕落單、害怕陌生的一切......
看完短片的小伙伴都驚呼:那就是那個經(jīng)常在公司里獨來獨往的我嘛!
蔣欣自爆,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癥,喜歡宅家,害怕遇見熟人,然后假裝沒看見。而梁靜茹為了參加綜藝節(jié)目,曾喝酒壯膽;就連貴為天后的王菲和古靈精怪的周迅,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社恐癥。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病么?當然不是!
但的的確確為許多人的正常社交活動帶來麻煩,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負面情緒,直接影響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認生的人》這本書,卻能幫助你走出社恐癥的陰影,擺脫社交焦慮,告別陰霾,迎來柳暗花明。作者清水榮司就是一位認生的人,但是通過努力,他最終擺脫了不安情緒,迎來陽光明媚的生活和事業(yè)中的不菲成就。
《認生的人》是日本作家清水榮司的作品。其實,清水榮司是一位心理學治療師、精神科醫(yī)生,他一直致力于幫助社恐癥患者,為他們改善因社交帶來的心理焦慮。他認為,社交恐懼癥產(chǎn)生的原因很復雜,有許多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所以,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社交焦慮可以得到改善和控制。
一、認生的特征
我的女兒就是一個認生的孩子。有一次,她對我說:“媽媽,我大概從小就是個孤獨的孩子。”聽后,我當時就淚流滿面。從此,無論多忙,陪她,成為我生活的主題。隨著年齡一定增大,她的認生特性卻有增無減。為此,我特別苦惱,絞盡腦汁想幫她走出社交焦慮,排除不良情緒。
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個認生的人。整個上學期間,我?guī)缀鯊牟恢鲃酉蚰猩蛘泻簦挥谜f有過多的交流了。參加工作后,同事之間關系也很緊張,由此帶來無盡的煩惱,每天都沉浸在惶惶不安之中。
渴望與人交往,害怕一個人的孤單,卻又不由自主地抵制內心的渴望。
而《認生的人》,為你總結了所有認生的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
①衣:我穿這件衣服會不會太顯眼?我的鞋子與上衣不搭,別人會怎么看?同事的西裝好漂亮,但我今天卻很休閑,都不好意思在公司走廊晃蕩.......
②食:不知道朋友喜歡吃什么,該點什么菜呢?一個男人吃蛋糕總是不那么磊落;聚會人這么多,就讓別人點菜吧,我默默地吃就好了.......
③住:我喜歡宅家里,朋友說我的衣服太少了,但我實在不想出門,更害怕砍價;雖然這個酒店差強人意,還是湊合著吧,不想與店家爭論不休.......
④行:喲,那不是我初中同學么?哎,我還是轉著走那邊吧;我還是比較喜歡騎摩托車,開車省得路上遇見熟人要載一程,主要是路上無話可說,太尷尬.......
⑤心理:別人會怎么想?我這樣做,他會怎么看我?我今天表現(xiàn)得體么?用懷疑的態(tài)度,審視周圍的一切。害怕別人的目光,害怕別人的評價。
⑥不溝通也能活:最好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知今夕是何年,無論魏晉。
作者告訴我們,這些認生的表現(xiàn),都是社交恐懼癥的前兆。如果放任自流,則會雪上加霜,由此產(chǎn)生強烈的焦慮。
而這種社交焦慮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可引起癡呆癥和自殺傾向。須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導致社恐癥的原因。
什么是社恐癥呢?作者認為社恐癥的鑒別診斷,要參照以下要點:
你是否害怕當眾回答問題、演講或者表演活動?(是/否)
你是否害怕參加如宴席以及會議室里舉辦的集體活動,又或是害怕別人已經(jīng)就坐完畢的場合?(是/否)
你是否害怕當眾出丑,受到別人的否定?(是/否)
前項①②③的恐懼感強烈,回避以上情況的行為已影響日常生活,或忍受以上情況的同時承受強烈的恐懼感,且時間持續(xù)六個月以上。(是/否)
如果四項你全部選擇“是”,那么,你可能就是具有社交恐懼癥。
其實,每個人的知識素養(yǎng)決定了認知層次,而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認知。
有時候,正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導致了你的認生,從而產(chǎn)生社交焦慮,為你帶來無盡的煩惱。那么,社恐癥產(chǎn)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①非黑即白思維
我的一個朋友,月考時,孩子數(shù)學考了98分,已經(jīng)是班里第二名的成績了,應該說相當不錯。但是,朋友對孩子說:“為什么不是100分呢?要是不馬虎,你是可以考100分的。”孩子興奮的表情頓時黯然失色。
對于朋友來說,100分以外的成績都沒有任何意義。
她的極端思維,殺死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其實,世界上不止黑白兩種顏色,還有赤紅黃綠青藍紫多種色彩。
②以偏概全思維
作者認為,A事件發(fā)生后,偶然發(fā)生了B事件,就會以為A事件是B事件發(fā)生的全部原因。是以偏概全思維的典型表現(xiàn)。
一個女孩子又一次失戀了,于是,她在日記中寫道:今生再也不會戀愛了。她覺得自己總是失戀,世界上不會有適合自己的男生了。對愛情絕望的情緒,愈演愈烈,感覺自己的愛情之路一片黑暗,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相伴而來。
③貼標簽思維
有許多人,喜歡給別人和自己“貼標簽”,其實,這是一種惡性思維定勢。
“我就是一個懦弱的人”
我總是不招人待見
他就是個小氣鬼
他就是一個SB
用這樣的思維去衡量一個人,難免自找麻煩和杞人憂天。
④罪責歸己
“都是我的錯,要不是我......”
“我真該死,不讓你陪去逛街,你就不會丟了手機。”
“要不是因為我,你也不會錯過這次聚會”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用一種內疚感,求得心理平衡。活在自我責備之中,持續(xù)擁有負罪感,你的人生怎么會快樂?
⑤印象深刻且給你帶來心理陰影的事。
人一生會經(jīng)歷許多事,且有的事會影響終生。尤其是使你產(chǎn)生心理陰影的事情,會讓你心有余悸,從而焦慮日甚。
四、克服社恐癥的方法
緩解社恐焦慮,使你徹底擺脫困境,走出社恐癥的陰霾,迎來柳暗花明人生,只要你做到以下幾點,克服社恐癥,指日可待。
①“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主張社恐癥本人自愿進入曾經(jīng)感到恐懼、焦慮的環(huán)境或情境中,通過自我暴露,使身心漸漸習慣于環(huán)境。
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為自己創(chuàng)造情境,以期贏得一個個突破。
社恐癥聽起來很令人發(fā)怵,但你可以把這些問題,化作一個個小小的問題,然后依次克服。畢竟,小問題容易解決。就像小和尚敲木魚,聽起來敲一整天好像很累很乏味,但老和尚告訴他:你只要一秒鐘敲一下就好了!
比如:你可以鼓勵自己,向陌生人問路,而不是用導航。這樣,就可以同陌生人進行交流。
比如:與人談話時,要刻意看別人的眼睛,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又鍛煉了自己。
只要你慢慢熟悉了和別人交流的感覺,社交焦慮情緒就會慢慢化解,最后消失殆盡。
②“退貨練習”
社恐癥人群,有一個共同的難題:買到不合格的東西,也覺得忍一忍,更不愿退貨;自己不喜歡的餐廳,別人想去時,也勉強跟著去,等等。
失去自我,是社恐癥人群的特征。
這時候,就要鼓勵自己,勇敢說出自己的喜好,點自己想吃的菜,買自己想穿的衣服,寫自己喜歡的文字,退自己不喜歡的貨!
只要不斷嘗試,找回自我,你依然是那個勇敢,美麗的女孩!
③“三明治”說話法
三明治大家都吃過,兩塊松軟的面包中間,夾著一根火腿。吃起來松軟可口,味道極為誘人。
“三明治說話法”也一樣,給人的感覺就像吃進三明治一樣舒服。它有一個模式:主題的前面和后面加上一句積極的話語。如:感謝+主題+感謝;恭賀+主題+恭賀。
這樣的模式看起來生搬硬套,卻是社交場合必勝法寶。
美女林志玲在宴會上,就喜歡用這種方法。
記住,保持禮貌,永遠是社交場合中避免緊張人際關系的利器。
④“心練”
作者介紹了一個大概五分鐘就能完成的認知療法練習。通過練習,改變社恐癥人群的思維方式,修正他們固有的思維定勢。
其實,思考問題,有多種方法,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都會看到不一樣的結局。而“心練”就是通過改變思維,重新構建認知,變換思維方式,使你的大腦得到釋放,減輕壓力。
⑤情練
網(wǎng)上有一句話: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也無法控制人生。可見,情緒是個多么重要的事情。
社恐癥人群的消極情緒比較多,其實,情緒化本身并沒有錯,錯誤的是負面情緒直接影響心情、影響生活。那么,怎么辦呢?
⑥進行“情練”!
要消除這些負面情緒,首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冷靜理性地思考一下,然后,充分感受消極情緒。不要逃避,認真地感受,最后消化他。
此刻,如果你感受到憤怒、傷心、焦慮、壓抑、煩悶等情緒,請直面它的存在,并且,通過傾訴、寫日記等方式,把不良情緒發(fā)泄出來,這樣,你就會身輕如燕,回歸快樂。
許多人喜歡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埋藏在心底,害怕別人看穿自己的不堪。其實,大可不必。消極情緒就像生活垃圾,扔掉就可以了。傷心時,大哭一場;開心時,盡情盡興,釋放情緒,才能減壓,生活也才能春暖花開。
四總結:
《認生的人》這本書,作者以一名心理學治療師、精神科醫(yī)生的身份,以多年行醫(yī)臨床經(jīng)驗告訴我們,社交恐懼癥不是病,通過自己努力,不斷提升自信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也為社恐癥人群帶來希望,在此,也祝愿每一位有社交焦慮的朋友,走出山重水復,迎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