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幌子又稱帷幔,是一個商鋪的標志,它的作用就在于標明店鋪的經營范圍和特色。我一直認為它類似于一個人終身的事業及存在的價值。因為他們都是一間店鋪或一個人的表征。
有人二十多歲就找到了自己的幌子,風風雨雨為了一個幌子拼搏、奮斗幾十年,終而在四五十歲左右功成名就;有人千轉百回,周折萬千也支不起一個能讓自己堅持奮斗多年的幌子,終而雖已不惑之齡卻仍在躑躅著不知該往哪里走。我估摸著屬于后者。
十九歲鯉魚跳農門,二十三歲大學畢業做了一名洛陽某大醫院有編制的護士,二十八歲生娃,二十九歲辭去讓很多人眼羨的工作拿到英語本科文憑,三十三歲新聞專業統招研究生畢業,以后便是彷徨在“找一個什么樣的工作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的問題漩渦里,始終找不到一個出口,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整日讓困惑、抱怨、輾轉反側、躊躇充斥困擾著我的生活,郁郁寡歡。
老公說:生活就是生活,既然這個年紀還沒有自己的事業,那么現在就不能再讓工作影響了自己的幸福指數。
老領導說:有志者立大志,無志者常立志。此話雖然說的含糊,但是今天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朋友說:每一個專業都是淺嘗輒止,不能深入,就猶如水上的浮萍,不知道沉下心去是什么感覺,又怎么會做到專?
心理知識告訴我:“愛好是你的方向,知識是你的資本,性情是你的命運”,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你就能找到終身的幌子,作為你奮斗的目標,畢竟事業是從50歲才開始的人大有人在,何差你離50歲還有十一年的奮斗時間呢。
其實,幌子就是支持一個人生活下去的目標、動力,一個人生活的是幸福、還是百無聊賴,是勤奮還是懶散,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有沒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幌子。人怎么著都是一輩子,在有限的精力下,為何不讓自己的一生有些價值,有些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