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的寫作主題是用趙周老師在分答小講的課程《移動閱讀實操訓練課》所提供的方法,分析和整理這門課。[微笑臉]
????首先,先重述這個課程的核心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碎片化閱讀實操課
????目的在于升級讀者的碎片化閱讀的能力和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
????大部分人并不能從移動閱讀中獲益,并不是因為閱讀的碎片化。而是因為他們缺少加工整理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信息去聚沙成塔,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對于成人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成人學習的誤區:看書不如看手機
????我們要區分學院式學習和自我導向的學習。兩種學習方式因不同的目的,對應不同的學習手段、方法。
????所謂學院式學習,就是像過去在學校那樣,以考試為目的,追求理解、整理和記憶考試所規定的書中內容。這時當然是看手機不如看書。
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程度上把我們的大腦當成硬盤,大量時間用來記憶、歸納和練習。
????而畢業后的學習,成人的學習,是以自我為導向的學習。不在是為了解題和通過考試,而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反思自己以前的經驗,和升級自己的能力。此時,看手機不一定不如看手機。書本中的知識是知識,屏幕中的難道就不是嗎?
????在這個階段,大腦最大的作用不是當硬盤,是當CPU,當操作系統。
核心理念:添加上下文
????根據前文,對于成人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那如何分析和整理?把你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具體來說,分析和整理信息就是添加上下文,把碎片化信息加工成對自己有價值的上下文。
????關于具體的為碎片化信息添加上下文的方法,趙周老師提供了一個思維框架,分為三步,每一步又分為各個小步驟。具體方式是對所讀的信息提各種問題。
第一步:重述上下文
1、在手機看到一篇文章,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篇文章講的東西對我真的重要嗎?對自己問第一個問題,迫使我們去區分休閑和學習,也省掉大量的時間。
2、如果重要的話,用自己的話重述文章的核心信息。
第二步:追問前因后果
????所謂分析信息的能力,就是對信息添加前因后果。
前:
為什么這個信息對我很重要?作者怎么引出這個信息?(作者對這個信息重要性的闡述)
因:
關于這些信息,作者提出了那些原因、假設?
后:
按照作者的觀點去做,對我有什么好處?
果:
不按作者的觀點去做,有什么壞處?不去改變,有什么嚴重的后果?
第三步:明確適用邊界
????所謂的整理信息的能力,就是對信息明確其適用邊界。此時要問四類問題。
第一類:適。有沒有相反的觀點?
不支持這個觀點的實例?
第二類:用。要怎樣用?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用?
要達到什么樣的指標?
在什么情況下不管用?
第三類:旁。有沒有類似的信息?
同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第四類:界。無論是相反或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交界和區別是什么?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聚沙成塔的移動閱讀法
關于這個方法,用清單列舉如下:
1、在掌握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后,結合移動閱讀的特點后,可以讓我們把碎片化信息聚沙成塔,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看文先問一句話:這事對我重要嗎?用以區分真學習和偽學習,休閑與學習。
3、對任何信息追問前因后果,和適用邊界。其中最難的是這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對相關的主題有廣泛的涉獵,移動閱讀的特性恰恰可以幫我們補足短板。
4、信息越碎,越要對比來看。
5、快速輸出。
關于快速輸出,有三個方法:同主題寫作、教會別人或講給別人聽、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結論轉發朋友圈。
總結:
這門課的核心可以總結成幾句話:
1、對于成人學習來說,移動閱讀的碎片化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如何分析和整理信息?給碎片化信息添加上下文,變成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3、如何添加上下文?追問信息的前因后果,適用邊界。
4、掌握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后,結合移動閱讀,聚沙成塔,自然可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踐:
? ? 用趙周老師的《碎片化閱讀實操課》所教的方法來分析和整理這個課程。
第一步:重述核心信息
????這件事對我重不重要?非常重要。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時間碎片化的趨勢已不可扭轉,我們大部分碎片化時間是和手機在一起的。因此,必須掌握在碎片化時間,用手機進行移動閱讀的相關方法論,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重述文章的核心信息。上面已重述。
第二步:追問前因后果
前:作者是怎么引出這個信息的?
? ? 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做了一個小測試,引出了主題:對于成人學習來說,問題不是信息的碎片化 ,重要的是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因:作者提出了什么原因、假設?
????作者提出的原因是,對于成人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在前文用一個小測試來證明了這個原因。
后:如果按照趙周老師的方法來做,有以下的好處呢?
????1、掌握了一種移動閱讀的方法論,我們將能在碎片化時間中更有效學習。
????2、將手機納入到自己的日常學習體系中。而不是只能用手機刷朋友圈,看各類新聞等。
果:不去做,有什么后果?
????1、平常用手機軟件看文章,看完就忘,對自己毫無價值。
????2、任由自己大量的碎片化時間逝去。
第三步:明確適用邊界
第一類:有沒有什么相反的觀點?
????有,用微信搜索碎片化閱讀,其實有很多文章批評移動閱讀,提倡回歸紙質書閱讀;這些文章的主要觀點是,移動閱讀更多提供的是新鮮、刺激的碎片化信息,讓人們失去深入學習、思考的能力。
第二類: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用?要怎么用?需要什么條件?
????在移動閱讀時,看到一篇有價值文章時,就可以按照這方法,把該文章添加上下文,整理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這個方法對整理和分析書本來說,顯然不適用,因為書本的信息過多,在碎片化時間不可能整理完。
????以后在零碎時間中,閱讀到一篇好文章,用上面講的三個步驟分析文章,分析完文章,保存到印象筆記,順便把自己的見解寫下來。
????按照這個方法,以后在手機上看文章,要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和腦力去看文章,而不是僅僅當休閑,看完就過。
第三類:有沒有類似的觀點?
????看完趙周老師關于移動閱讀方法,我想起羅胖的方法。羅胖說過,他在手機或電腦上看完一篇文章,都會給文章添加注解,哪怕只添加一句話。
????又想起知乎上有人問:李叫獸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李叫獸給出三招。
1、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看到知識后問自己,還有什么現象可以被這個知識解釋?還有呢?
2、構思知識的多種用法;這個知識可以用于做那些事?還有呢?
3、嘗試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第四類:無論是相反的還是類似的信息,和這個信息的真正區別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對于相反的信息,它們批評移動閱讀,批評信息的碎片化,人們失去深入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是聚焦于人們用手機進行偽學習的壞處。
對于類似的信息,提到的是對閱讀的方法論的改進。
????李叫獸的方法也是對信息添加相關信息,和趙周老師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的方法更加簡便,后者更加系統,但花時間和精力也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