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房子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哪有只升不降的商品。
只是房子這個商品太特殊,不可能像菜市場的白菜,今天1塊,明天5毛。
白菜貴了你可以選擇不吃,該吃紅蘿卜。可房子必須有呀!不能替代呀。
關于房價我從以下幾面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1】高房價綁架了社會價值取向
很早看過一篇文章,說中國有家公司制造的鍋質量非常好,如果好好經營,可以成為國際知名企業(yè),可以造成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好鍋。后來這家企業(yè)卻轉行搞房地產了。搞房子來錢快,早一口鍋利潤才多錢,一套房子賺好幾個鍋呢。
有一家知名雜志社,邀請國外制作團隊跟蹤拍攝國內的有錢人,想了解這些人的日常生活等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有錢人大多是搞房地產的,即使沒有直接從事房地產,賺了錢后也投資到房市里去了。
2016年有報道稱《實業(yè)辛苦不如買幾套房 做業(yè)績扭虧損輕而易舉》。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趁著今年樓市的一波強勁上漲,自從某公司發(fā)布公告欲“賣房求生”以來,有多家上市公司擬通過類似方式,提升公司經營業(yè)績。
問題是,都通過房地產來提升業(yè)績,實體經濟怎么辦?誰還能安心地做實體。
【2】高房價會阻礙社會創(chuàng)新
整個社會人人關注房價,人們的目光都被房價緊緊吸引。那這個社會還能全神貫注的改革、創(chuàng)新嗎?再旺盛的熱情,也會被高昂的房價扭曲,扯后腿,甚至撲滅,最終的結果是活力不足。如果馬云也開始弄房市,你還指望他能有、會有縱深的創(chuàng)新嗎?馬云現(xiàn)在固然沒有涉足房地產,但辦公室高額的租金,估計他簽字時也是眉頭緊皺。越來越攀升的房價、租金會不會影響他的思考和判斷呢?
既然通過房價可以到達財富頂端,誰還會絞盡腦去另辟蹊徑,誰還會劈山開路、遇水架橋,甚至設計翅膀飛越重洋。
【3】高房價擠壓著年輕一代的工作激情和動力
剛畢業(yè)的年輕人還沒享受生活,還沒大展宏圖,卻早早背上了房貸的大山,每月的工資被砍去一大塊還了房貸。拿著為數不多的工作,如何輕松上陣,如何心無掛念投身火熱的事業(yè)。高房價勢必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影響他們開創(chuàng)未來的腳步。
【4】高房價造成新的社會分裂
同在一個辦公室上班的兩個同事,一個熱衷于鉆研房市,另一個埋頭工作。幾年后,一個有房有車,有存款,有老婆,另外一個僅僅有一套鴿子屋,而且還背著房貸。無形中加劇沒有炒房的這個人的心里不滿,怨天怨地,怨自己,最后怨社會。甚至對通過炒房致富的同事也有了看法,認為他不務正業(yè),不安心工作,凈想著歪門邪道。
《晚買一年房要多奮斗10年 努力工作還有意義嗎?》一文說到:看看周圍已經有房的同學,雖然上學的時候成績不如自己,工作也不如自己,但就因為家里條件好,早兩年買了房子,現(xiàn)在個個都是百萬富翁了。晚買一年房子,就要多奮斗10年或是更久,與那些已經有房的人相比,努力工作還有什么意義?
有個段子在網上傳的很開:“北京人老張,30年前為了圓出國夢,賣了鼓樓大街一個四合院的房子,湊了30萬,背井離鄉(xiāng)到美國淘金…風餐雨宿,大雨送外賣,夜半學外語,在貧民區(qū)被搶7次被打3次……辛苦節(jié)儉,兩鬢蒼蒼,30年后了,終于攢下100多萬美元(人民幣600多萬),打算回國養(yǎng)老享受榮華!一回北京,發(fā)現(xiàn)當年賣掉的四合院,現(xiàn)中介掛牌8000萬,剎那間崩潰了……”
【5】曾有人說過房價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但春江水暖鴨先知
最近網上有這樣的消息:《警報!1100家上市公司瘋狂拋售房產,30年前樓市政策重出江湖!》。企業(yè)是最逐利的,企業(yè)開始大量拋售,說明這個行業(yè)的暴利時代真的快到盡頭了。30年前的土地政策是啥,就是政府劃撥土地,而不再是掛牌競標了,沒有地價一說了。
李嘉誠從2013年開始,不斷拋售手里的房地產。潘石屹也在加速賣樓回攏資金。房市的冷暖也許真的是春江水暖商人先知了。
馬云說,過去8年內,中國的房價整體上處于大幅上漲的狀態(tài)。8年后,中國最便宜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子。也許這個外星人會說對。
說到底,房價會降嗎?個別地方會,但只是微降,而且這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
如果是自己第一套房,還是及時出手、準確出手,如果改善,等等看,等到2017年底再說,必究十九大要召開了,說不上還有殺手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