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江帶著我們跑了外圈。外圈的景點不是特別多,主要是女王宮、巴空寺和崩密列。
之所以被稱為外圈,主要是由于距離較遠,轉完一圈大概要130公里。外圈最合適的交通工具是汽車,突突車的話一天根本看不完。
小江帶我們先去了崩密列。他在車上說了好幾遍,我們也沒聽明白到底是個什么地方。我打開網絡按照他的發音搜了半天,才確定他說的這個地方叫“崩密列(Beng?Mealea)”——“荷花池”的意思。
汽車跑了大概一個半小時才到,途中我們先看了一家棕糖作坊。小江管這種糖叫紅糖,經過我的查詢,才了解到這種糖根本不是紅糖,而是棕糖。在暹粒,無論是市區還是野外,高大的棕糖樹隨處可見。后來聽說,棕糖樹是柬埔寨國樹。
棕糖樹有雌雄之分。雌樹上會結出一串串密集而碩大的棕糖果。當地人用工具壓榨這些果實,促使果實里的汁液流出。鮮嫩的棕糖果也常被當地人用來做菜吃。而雄樹的花蕾長1米多,呈圓筒形,灰褐色。這個花蕾中也生產棕糖汁液,但須用刀削去末端,讓其汁液滴下。一般在棕糖收獲季節,當地人會在黃昏時分爬上高大的棕糖樹,將竹筒掛在棕糖樹的花蕾的下方,第二天天亮取下。收集汁液是要小心不讓雨水流入,否則棕糖水會變酸。
第二天,人們把竹筒里的汁液倒進大鐵鍋里長時間熬煮,讓水分充分蒸發,最后制成棕糖糖漿。如需制作糖塊,則需要趁熱把糖漿注入用棕糖葉子卷成的不同模子里,冷卻后就成棕糖片。棕糖片可用來沖泡咖啡、茶,制作甜點。棕糖的甜度不高,但口感非常好。用它沖泡紅茶和牛奶,味道可以與傳說中的絲襪奶茶相媲美。據說,棕糖樹最少要8到10年才能開花結果,壽命可長達百年。
我們在棕糖作坊參觀,孩子們就一塊接一塊的吃棕糖。作坊里一家老小憨厚的笑著,完全沒有要制止的意圖。搞得我們特別不好意思,就買了好幾大桶棕糖片。
到了崩密列時,大概是上午11:00左右。在一個甬道的入口處,有幾個工作人員在那兒收費,每人5美金。沒有什么售票處,就一兩個人而已。收完費給了一個小票,然后打了孔,好簡單。走進長長的甬道,根本看不到有什么寺廟。甬道兩邊是樹木繁茂的樹林,完全看不出這里曾經是一片繁茂的荷花池。順著甬道向里面走了很遠,才逐漸看到一片完全坍塌的廢墟。
崩密列寺廟的歷史無人知曉,由于損壞留給后人的信息也十分缺乏,只能從建筑特色和風格猜測是12世紀時的建筑物。寺內的雜草叢生,寺廟坍塌,都體現出了一片荒涼的氣息。
如果說前一天參觀的塔布籠寺給人以神秘震撼的感覺,那崩密列給人帶來的則是人生渺小的滄桑感。
進入崩密列,只能隨著自己的想法,隨步而行。沒有道路,也沒有參觀指示牌。坍塌嚴重的巨型石塊胡亂的堆積著,樹木從廢墟里生出來,被再次坍塌的石塊包圍。樹和石完全的纏繞糾結在一起,密不可分。
隨著攀爬深入,一條簡易的棧道呈現在眼前。我們都認為這是景區為了方便游人觀賞修建的,沒想到這條棧道竟然是《虎兄虎弟》攝制組在拍攝電影是臨時搭建的。由此可見,吳哥古跡中的很多景點都是深受電影導演們厚愛的,因為這里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絕對是世界罕有的。
爬窗戶,走屋脊,穿越漆黑的長廊……崩密列的美會逐漸讓你心醉。這是一片未知的神秘,永遠有驚喜和未知在等著去發現,除了無法辨認的歷史,更多是與自然相依相伴的靜謐。原本昨天一整天的參觀已經帶來了很大的視覺疲勞,但崩密列的出現,讓我再一次感到了探索帶來的興奮。雖然跑了這么遠的路,但我感覺崩密列才是這次旅途中最有價值的景點。
慢慢從崩密列停滯的時空里走出來,我們沿著來時的護城河遺址往外走。路上有好幾個4、5歲的小孩子,在大聲唱“兩只老虎”。他們其實是在向游人們索要糖果,但我們并不知道。當我們走過卻沒給他們糖果,孩子們看起來有點失落。但是,很快他們又繼續向其他的游人們大聲唱起歌來。
吃完午飯后,我們去參觀女王宮。路過巴空寺的時候,看到整座廟宇都被腳手架嚴密的包裹著,心里一時有些欣慰:當局終于肯掏錢維修了。沒想到小江卻說:這是中國援助的維修項目,還有幾個寺廟是法國、日本等國家在負責維修。原來如此。
女王宮,班蒂斯蕾(Banteay?Srei),距吳哥城約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廟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跡中的明珠”。建于967年的羅真陀羅跋摩(Rajendravarman)時期,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時期完成。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
關于女王宮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它是女人建造的,因為每塊石頭都雕有玲瓏剔透的各種花紋圖案,每尊石雕像的造型都十分巧妙逼真;另一種說法是,這是一座后妃居住的宮殿。吳哥王朝時期,柬埔寨經常與鄰國發生戰爭,因此在遠離吳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宮殿,為在戰爭期間藏匿后宮佳麗。后一種說法估計只是傳說,因為在吳哥,凡人是不能居住在石頭宮殿之中。
女王宮是古代高棉雕塑的最精華作品之一,為紅色砂巖修建而成,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于世,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寺院前的神道長約67米,建筑主體區域面積大約為500平方米。與大部分吳哥古跡所使用的青砂巖不同,女王宮采用高棉特有的紅色砂巖建造,色彩極為艷麗,也利于雕刻復雜細膩的圖案。由于擔心盜取和損毀,女王宮內部四座寺院守衛雕塑被移至金邊國家博物館,現有雕塑為復制品。
我們到達女王宮的時間差不多是下午2:00多,女王宮的紅色建筑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嬌艷。
參觀游覽的人數非常多。我和老公帶著孩子順著女王宮的外墻慢慢的走著,由于空氣極為潮熱,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了。本想跟隨人群進入女王宮內部,但悶熱的天氣讓我們打消了這個念頭。妹妹對這些建筑雕塑興趣盎然,所以冒著酷熱在廟里呆了許久。
等她出來,我們趕緊跑到游客服務中心去喝冰涼的椰子水。在暹粒旅游期間,椰子水是最好的選擇,比礦泉水好喝還解渴。一個椰子要一美金,還是蠻貴的。喝完了椰子水,小江又帶著我們去洞里薩湖。去往洞里薩湖大概也需要1個小時,孩子們都累了,上了車很快就睡著了??斓蕉蠢锼_湖的時候,下起了瓢潑大雨,車窗外一片白茫茫的雨瀑,什么也看不見。
小江開始猶豫起來,反復問我們是否要繼續去游玩,還提醒我們說可能去了也無法坐船了。聽他這么說,又看孩子們睡得那么香,我們就決定放棄這個參觀項目,直接回酒店。
回到酒店,雨也停了。我們在酒店里休息了一會兒,就準備外出吃晚餐。父母想找個地方吃中餐,我用支付寶搜了一下,推薦的幾家飯店都不是中餐館。想了想,不如自己外出去吃飯吧,到老市場那里找一下,興許能找到中餐館。
酒店提供免費“突突車”服務,我們7個人剛好坐兩輛“突突車”。下了車,看到一片燈火輝煌。老市場周圍的小吃、酒吧、店鋪和飯店琳瑯滿目,正在上演著熱鬧的晚餐秀。
許多推著玻璃柜的小吃攤,有賣鮮榨果汁的,也有賣小吃的,主要是春卷和當地的煮米粉。春卷有兩種,一種是生春卷,一張透明的米皮卷著各式蔬菜,蘸甜辣醬吃;另一種跟我國的炸春卷一樣,但里面也是蔬菜,蘸著甜果醬或者辣醬吃。我們嘗了嘗,還是更喜歡炸春卷的味道。
父母不愿在小攤上吃,所以我們就進了一家飯店。暹粒周邊沒有蔬菜種植基地,據說柬埔寨的蔬菜也是大量依賴進口。所以在暹粒吃飯,能常見的蔬菜,就只有西紅柿、土豆和胡蘿卜。飯店里提供的飯食都是例菜,個人一份,配米飯。不會像我們國家一樣,菜品都是大家混著吃。父母選擇了比較能夠接受的口味:比如煎牛肉、土豆湯什么的。我們就無所謂,隨便點了幾個,我選了菠蘿飯。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春卷,吃了兩大盤。
吃完飯,我們就到老市場去閑逛。老市場的東西差不多都是當地的特色商品,價格很亂,需要大力砍價。孩子們喜歡這些小東西,一直在賴著我們要東要西的。
回到酒店時大概已經晚上九點多了,父母很快就休息了。我和女兒睡不著,就跑到大泳池里游泳。雨后的泳池空無一人,泳池底部的燈光把池水映的極為瑰麗,好像一塊巨大的寶石。我倆在里面盡情嬉戲,服務生很貼心的給我們拿來了水和毛巾。
好快樂的時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