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簡單的兩個字,每個人對它的體會卻千差萬別。苦澀、溫馨、顧慮、牽掛……所有人世間的七情六欲、是非恩怨都能夠被納入到兩個人之間的一段愛情之中不斷糾纏,不斷發展直至升華或墮落,它直接關乎到了兩個人的經歷、品味、性格,以及他們相遇所處的時代。
電影《水形物語》講述的這段愛情,就因雙方各自的離奇身世和所處的時代,以及上述這些因素而變得堅定無比又浪漫無比,并因這個故事所發生的背景如此特殊,更使這段愛情成為像童話一樣的傳奇。
故事發生在1962年,當時計算機及網絡還未普及到普通家庭,人們的思想開放程度也處于相對保守階段,主流社會對于弱勢群體和非主流思想的偏見和歧視大行其道,缺少包容心和慈悲心。女主作為一名剛出生不久就被不明者摘除聲帶的啞女清潔工,毫無疑問地成為弱勢群體中的一員,也正因如此的人設,讓我們看到了與她同樣處于弱勢群體中的朋友——黑人女清潔工澤爾達和落魄畫家吉爾斯——在生活中被壓迫和歧視的生活狀態。整部影片圍繞主人公的愛情線,帶出了圍繞在他們身邊的這些人物的閑聊和抱怨,掙扎和失落,他們的悲哀和無奈也慢慢飽滿,隨著故事的層層推進,特別到最后的筆峰一轉,觀眾卻會發現他們的心中所擁有的美好事物,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出乎意料。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更多試圖反映出的,也是導演想對當今社會觀眾傳達的觀點——反歧視。
01 弱勢群體的無奈與傷害
上世紀60年代的整個社會充斥著的以金錢和地位作為人生制高點的庸俗觀念,讓人們把永無止盡的欲望撲向了這些虛無縹緲的身外之物。正如影片中的反派,實驗室負責人理查德對自己的家住在巴爾的摩的不滿,盡管距離華盛頓的工作地點只有半小時車程,他仍然認為在那里住會被人看不起;在他購買的新車受到同事和路人的贊美,虛榮心獲得了短暫的滿足后,卻一直要強調車的顏色是青色,而不是俗氣的綠色……在那個年代,他就是主流意識的化身,表面紳士,實際內心中的良知和美好已逐漸被欲望腐蝕,以至于他斷掉的手指被接上之后不斷地變黑變臭。為了追求他想要的,他可以變得殘暴和猙獰,用電棍虐待魚人和拷問幫助魚人逃跑的科學家,他也可以對自己歧視弱勢群體的思想毫不掩飾,在魚人被運走的事情發生并盤問過埃莉莎和澤爾達之后,當著她們的面自言自語道:“我怎么會想起盤問兩個清潔工,真是傻透了。”另一方面,他卻因為便后不洗手而被兩個清潔工鄙視,只因他認為便前便后都洗手的人是懦弱的。
相對而言,處于弱勢群體的黑人女清潔工澤爾達則在全片中與女主經常性地聊起自己在家常年無所事事,卻從來不做家務游手好閑的丈夫。當一個黑人已經在白種男人至上的社會中受到邊緣化對待時,作為一個身份普通的清潔工,無非希望她的另一半能夠和她共同面對,相濡以沫,但在同時面對一個對社會壓迫完全妥協,卻對自己的妻子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壓迫,即使在妻子忙著做菜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也不愿意親自去開門反而指使妻子去做的丈夫時,內心中的無奈和抱怨則只有向女主這樣富有同情心的傾聽者分享才能緩解一二。
內心懷有相同無奈的不僅僅只有殘疾人和有色人種,還有白人健全畫家吉爾斯。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畫被賣出去,不斷地隱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去迎合前同事的修改建議,把原本美妙的作品添加俗氣的綠色,并為了能夠和自己心儀的酒吧服務生搭訕成為好朋友,每天早上都跑去找他買由他親手制作卻難以下咽的早餐派,然后吃過一口便因無法忍受放到冰箱里,以至于占滿了整個冰箱的空間。然而這些刻意迎合和妥協的舉動,換來的卻是一波又一波的失敗和失望。當他拿著換上綠顏色的新畫作找到前同事,希望能夠被提交上去并獲得新的工作機會時,得到的是沒有時間的借口;當他吃著酒吧服務生送給他的同樣難吃的新品早餐派,認為時機成熟可以握住他的手表達對對方的喜歡時,換來的是對方對此舉的激烈反應,并很快被服務生從酒吧趕走。所有這些遭遇讓他意識到他與女主并沒有什么不同,被歧視和邊緣化的感同身受,也讓他原本堅決反對救出魚人的立場徹底改變。
02 被邊緣化人物內心中不可思議的美好
也許因為導演是墨西哥裔移民的關系,才會對所有影片中忍受著偏見和不公平對待的人物有著更加充分的了解。從大伙開始合力解救魚人開始,直到最終碼頭沖突,幾位受壓迫的主人公內心中的勇敢、堅韌、包容、坦誠等種種美好的事物逐漸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吉爾斯的畫作雖然沒有能賣出去,他的畫功卻有了用武之地,仿造了美國航空航天實驗室的通行證,在實施魚人救援行動的時候雖然被發現造假之事,卻因此拖住了門衛;在救出魚人之后,他一把木椅坐在浴缸旁,所有的無奈、困惑、憋屈都向這個被實驗室負責人虐待并稱為“反上帝的物種”的魚人娓娓道來,非但沒有把它當成怪物,反而和女主一樣以平等的眼光將它待為客人,即使它誤將他的家貓視為敵人并咬死了一只。真誠與坦誠也讓理解力超強的魚人將他視為朋友,通過他們互相觸摸交流的同時還將吉爾斯身上的傷痕和謝頂治愈了。同屬被歧視的群體,卻以互相慰藉的方式互相治愈,這才是同類之間應該有的關系,導演或許正是以此為象征,告訴觀眾在歧視和邊緣化思想依然存在的當今社會,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們真正應該做的是什么。
除了坦誠,還有更多美好的光環落在了澤爾達身上。一個夜晚要工作白天要持家照顧丈夫的黑人女清潔工,起初在發現女主不顧一切去救魚人的時候通過按時替她打卡來保護她,但同樣出于保護,她也試圖阻止女主帶走魚人,等到事情因俄羅斯間諜科學家的招供而敗露,在面對殘暴的實驗室負責人質問時,卻在被嚇得淚流滿面時仍然堅稱自己不知道魚人的下落。相反的,魚人下落的消息卻是由他游手好閑而膽小如鼠的丈夫脫口而出的。面對這樣一個完全畏懼且屈服于社會統治強權的配偶,澤爾達的忠誠和勇敢再一次迸發,她不顧丈夫的懦弱勸阻,緊急電話通知女主放生魚人并報警,同時也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鄙視,對丈夫嘶吼出了她多年來藏在心底的聲音。
這兩個配角的人設讓人同情,但更讓人羨慕,試問在現在浮躁而利己的社會中,可以冒著生命危險為同伴保駕護航而生死與共的朋友還有多少?入木三分的精湛表演,也讓這兩位主演雙雙入圍奧斯卡最佳男女配角。
至于不被實驗室負責人視為物種的主人公魚人,丑陋的外表下一顆像孩子一樣好奇的心,就讓人們覺得這不是一個怪物,而是與人有共性的生靈,它被亞馬遜河沿岸的居民奉為神明,它的理解能力和對女主及其朋友的感恩之情都通過它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在渾身發出如螢火蟲般美麗的光芒時,可以治愈傷痕,可以讓人起死回生,更可以讓自己的槍傷痊愈!神奇的事情總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發生,魚人又哪里是上帝的筆誤?它是上帝派來拯救人類良知的精靈。盡管它也會因水中缺鹽而窒息,也會因為長期在少水的環境下脫落鱗片,卻無法否認它的靈性和不可思議的能力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象。
03 愛情帶來的包容與沖破一切的勇氣
再來說說影片中的主線——人魚戀吧。作為一個童話般的傳奇故事,女主角埃莉莎與魚人之間已經不僅僅是跨越種族的愛情,而是不同物種之間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相愛,但觀其本質,卻是影片主題最淋漓盡致的表現。埃莉莎尚不記事時經歷過的悲慘遭遇,給她的頸部兩邊各留下了三道無法掩飾的疤痕,聲帶的摘除使她能夠聽到聲音卻不能說話,然而故事情節正應了那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或許正是因為埃莉莎的發音能力的喪失,才使得她比常人擁有更多第六感來感知生物本質中的價值。從第一次看到那個令常人感覺猙獰可怖且丑陋至極的魚人開始,她是最一反常態被它吸引住的人,難以理解地利用清潔實驗室之便千方百計地接近它,以她最擅長的煮雞蛋教它吃煮熟的食物,甚至把音樂唱片放給它聽,讓它慢慢懂得人類所欣賞的旋律是怎樣的。并且在埃莉莎發現魚人的理解和學習能力驚人時,迅速且不可控制地與它墜入相思的愛河。他們隔著玻璃罩四手相印的場景在被俄羅斯間諜科學家看到時,科學家展現出的震撼表情,意味著魚人對人類感情的超強感知能力也從科學的角度被認可。而這樣超越了物種界限的情感,無疑也是后來科學家寧愿承受著美蘇雙重政治壓迫,卻仍然堅持冒著生命危險幫助埃莉莎救出魚人的主要原因。
沒有了實驗室如地獄般的被奴役生活,魚人在與埃莉莎相處的日子中感情也日漸深厚,這時愛情的另外一個特質——包容也逐漸浮現。一幕非常戲劇性的情節出現時,當時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埃莉莎為了能夠讓魚人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而不僅僅局限于浴缸里,用毛巾將衛生間門縫堵住,大放水將整個衛生間變成了一個“魚缸”,在這里,她與魚人可以盡情相擁,互相感受愛的溫暖,但問題在于她是如何沒有被淹死的呢?直到跟隨故事走到最后,答案才驚艷揭曉。而無論如何,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次短暫的水下相擁帶給兩個主人公的浪漫及相互愛慕之感,才會讓埃莉莎在碼頭將魚人放歸大海時堅定地追隨它去。也許埃莉莎在衛生間放水之前并不知道她自己會不會被水淹死,也許她更不知道人與魚人到底能否共同一直生活下去,而她這么做完全是為了對方,不顧一切地踐行她想要為它做的事情,因為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經不那么重要,這就是因愛產生的包容所能做出的奇跡。
同樣,魚人也從未讓埃莉莎失望。埃莉莎曾經無限憧憬的她可以有朝一日開口發聲,并與魚人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起舞共同詠唱愛情之歌,但當時的她未必認為這個愿望會實現,魚人也并未感受到她的這個熱切的愿望。而且這個本就渺茫的愿望,在埃莉莎于碼頭被實驗室負責人槍殺之后變得更加不可能和幻滅……然而接下來的反轉情節證明,魚人非但明白它所愛之人的想法,還愿意以它自己的方式成全她!在暴雨如注的碼頭面對敵人槍殺自己最心愛之人的事實,它完全胸有成竹,在殺死對手,向朋友告別后,抱著在陸地上死去的埃莉莎一躍入海,令其起死回生的橋段甚是絕妙。或許觀眾會意料到女主重生的圓滿結局,或許陰暗而略顯渾濁的水下并不是完美的愛河,在魚人散發著藍色熒光的雙手的呵護下,埃莉莎脖頸兩側的疤痕卻完美成為了她賴以在水下呼吸的“鰓”,隨著它們的開合,她在影片中始終令人印象深刻的富有感情和美麗雙眼再度睜開,兩人的擁吻,成全了埃莉莎對愛情之歌的憧憬,更成全了這對屬于不同種性,卻共同處于“異類”壓迫之下的伴侶的唯美愛情。
愛情沖破一切的力量是古往今來多少文學藝術作品謳歌的對象,但類似的愛情在這樣一個以反歧視和反壓迫為主題的故事中顯得更加渾然天成而堅不可摧。可以說,是導演在美國移民生活的感同身受使得這部電影體現了對主題思想的深刻詮釋,是愛情這個文學里的永恒主題讓這部電影獲得了唯美的意境和結局。感謝《水形物語》,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中比金錢和權利更重要的東西和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