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每天都會看這本書,一點一點的對自己有認識深一些,或許是一個看見的過程吧!
兩點半睡醒,打開手機看到朋友發來的信息,因為最近他的工作緊張,而希望我把大家出游的照片刪除。我現在回想看到信息時我是平靜的,第一時間點開昨晚發送的圖片看到點贊和評論信息,有想逃的感覺,想到的是不是已經對朋友造成困擾,害怕評論里有自己不想看的內容。我對圖片設置為私密信息后回復朋友:“抱歉。已經關閉了。”在回復完之后,過了兩三分鐘我才去看評論信息……
翻開書正好看到的是:不歸罪別人,也不歸罪自己。
應該是三四年前,我就有看到相關的文章,心理狀態不好的人容易出現這兩種狀況,要么什么都怪別人要么自責到要死。在隨著學習越來越多時,我慢慢地從第一種狀況變成了第二種。
凡事都是自己內在的投射,是沒辦法改變別人的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在認可這些信念的時候,出現問題我會先想一下“我怎么了”。此時此刻,我想到的是一味的自責會加重無助感,結合《巨嬰國》里看到的內容,我覺得需要做的是客觀的自省,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直面發生的狀況。怎么做到客觀呢?這讓我想到了李玫瑾教師的話,用第三者的視角去審視已經發生的事情,跳出當事人的身份。
簡簡單單的一個“跳”字,要做到肯定需要反復多次的練習。
突然很想感謝我自己,在自救不了的情況下有向外去尋求幫助,也感謝我遇到的心理咨詢師,十幾年前四五年前的一些話是有在慢慢發酵的。感覺到這就是知園老師說的生命力。
最近在腦海里出現過一個詞“生命教育”,在構思聚會自我介紹時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