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
我作為自由創意人參加一個籃球活動項目,認識了一個很潮的老板。他也四十幾了,染著金發,穿著90后的燈籠褲,口頭禪就是“建個群吧”。于是,我就“破處”地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群。
初體驗還是挺新鮮的,群里面有好幾位大俠,那時候更流行語音,我也把我的朋友加進去,大家聊著比稿項目,討論得十分熱烈。微信工作群建立了一個虛擬的會議室,特點就是迅速、及時、圖文并茂,以及調情打屁。
即使是坐在馬桶上,或是在床上、在車上,你都可以收到最新結果,并參與討論。哪怕你是在車震、馬震,你還是可以拿起手機,參與到微信工作群,捕捉最新動態。
微信群大法好,“Bravo~”
1年前
這個時候,我已經不再對它有任何好感。人生的第一個微信工作群早已煙消云散,初玩工作群的怦然心動早已不在。
而拿起手機,里面就有公司大群,公司小群,還有5、6個客戶群。我在一家Digital廣告公司做新媒體營銷。除了公司群不停閃爍,你不得不去看去聽,客戶群的閃爍,更是需要仔細聆聽,小心回復。
有些客戶群里面有十幾個客戶,公司群里呢,也有所有的同事。因為人一多,說話就要很小心,萬一說錯了大家都會看到。就如同在一個大會議室里幾十人開會,為了明哲保身,大家往往傾向于認同大老板的意見,各種發言也不外乎大老板意見的二次翻譯,以及創意性的翻譯大老板的意見。
公司老板喜歡汪峰的歌《千百個黎明》,于是公司群就會在千百個黎明閃爍。然后所有的工作群,都會在深夜,在吃飯的時候,在每個意想不到的瞬間聊起來。
尤其是在周末。
當時有個Fashion品牌客戶,群里聊的也是英語。記得我在家里,準備洗澡的時候,開聊了。然后我聊了幾句,去洗澡。因為工作群在聊天,我也沒心思洗澡,洗完我一看記錄已經是幾百條了。其中有個90后對接人,她在周末沒有工作的習慣。于是,我只好代她回客戶的意見。
我印象深刻的,還有2次。某一次,我們公司群在聊工作,結果,一個小伙伴在北歐旅游,她正在看極光,她也忽然參與進來。原來她在旅游時居然還開著工作群。
還有一次,我在公司大群罵另一個同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本來只是兩人之間可能有些小矛盾,經過公司大群的放大,就好像拿著擴音器在罵人一樣。然后所有同事聽到的反應,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面的囚徒,驚呆了。
搞得我現在都很想說對不起。
1天前
現在我換了一家公司。如今因為工作并不像Social廣告那么需要捕捉動態,所以我的工作群不多。而且周末聊工作的現象比較少。(要不然我敢寫這篇文章?)
并不是說前面那家公司不好,可能是因為…老板還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我是屬于喜歡背后傷人但表面也傷人那種,就是我絕不會表里不一,我會當面、當著很多人,也指著對方的鼻子說:“我不喜歡你。”
這已經成了我的口頭禪。甚至,某次我對著警察說:“我不喜歡你。”我知道我這種水瓶座的個性,很糟糕。
言歸正傳,其實很多人加入工作群,在黃昏、黎明、深夜、洗澡的時候,參與聊天,并沒有意識到微信工作群在悄悄的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包括甲方、乙方,老板和下屬,在我們假裝熱情似火的聊工作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在非工作時間,殫精竭慮的開會群聊,這是占用了休息時間,可能違反《勞動法》。
據說,在法國新勞動法,雇主禁止下班后給下屬發郵件或打電話。
其實我覺得郵件還算人性,如果在車震的時候,發現手機也在震,甲方在群里發飆了,那可能真的不太人性化。
但在陽光燦爛的周末,愜意的醒來,然后同時觀看近十個工作群的聊天記錄,還不如讓我返回昨夜的惡夢更好。
最近聽到一個大好消息,我國正醞釀出臺4天半工作制。比起我爹娘從前的6天、7天工作制,我真的是太幸運了。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這種好事情都被我趕上了。
然并卵,你還有微信工作群。以及千百個黎明,你都會在工作群里開會。
我不僅憂傷的想起,我最初工作的時候,很多人連手機都還沒有,下了班基本上就消失在行色匆匆的人群里,老板也找不到你的蹤影。
從前
沒有工作群的時候,我們在聊什么?
從前慢,
只有張震馬震,
沒有手機震。
沒有公司群和客戶群。
大家都放鴿子。
偶爾用用電話。
BB機拷過來,
你沒回,人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