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仰望語文的星空
---聽“蘇語五人行”2016暑期公益援教有感
? ? ? ? ? ? ? ? 伊寧市第七中學 ?語文組 ? ?李新平
? 古有宋濂“患無碩師名人與游而長趨百里外”,今有“蘇語五人行” ?公益援教走進伊犁。
? ? 看著滿滿的筆記,回想授課的片段,再將各位專家的課件一一回放,信息量有多大,收獲就有多少。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寂靜恬淡。我懷著激動幸福再次細細回憶和瀏覽。。。在梳理整合中思路變得逐漸清晰。用昨天最后一位發言的專家謝云老師的話說:“寫作就像打噴嚏”所以我要抓住此時此刻,書寫感想。
? “蘇語五人行”聲名遠播,這些語文教師大都出于基層,在教學一線摸爬滾打一路走來。他們奮斗的時間區域正是課程改革的啟動與深化的時期,其經驗得失與課改的命運息息相關。他們的講座既有課改的基本理念,也有個人的實踐資源,還有思想己見的碰撞。無論如何,他們都在語文教學的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們是語文星空最亮的那顆星,值得我去仰望。
?他們在業界術業專攻,成績斐然,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卻又有共通之處。我很難用精準華美的辭藻表達心中的驚詫,我功底學問不扎實,語言粗糙思辨蒼白,惟淺談幾點,不知能否會意:
他們把當老師看作是驕傲的事
他們關注閱讀與寫作
他們開發生活的資源
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進取
他們所有工作用“細致與堅持”打牢
。。。。。。
?柳詠梅老師的開場致辭,如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清新雅致,明麗溫婉。將“蘇語五人行”這個學術團隊的精神理念進行概述:他們是研究課堂教學的陣地,是分享語文智慧的家園,是志同道合的行者。因為共同的理想,因為熱愛語文走到一起。當老師是他們的驕傲,而不是“稻粱謀”的職業。關注了柳老師,我才知道她是從一名大學老師轉型成初中語文老師的。柳詠梅老師卻是把當老師看做“命業”的。當一名語文老師既是她的事業更是她生活的全部!
? 我驕傲,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丁衛軍老師遠游歸來給學生帶糖。下課了,學生用游離的徘徊,也給你一塊糖。學生可愛的表達,是老師的幸福。劉恩樵老師帶著妻子用下班時間去給學生設計打印文集封面,自費給學生買來各色隨筆本,享受的看著孩子們的喧嚷挑揀也是一種幸福。柳詠梅老師一開講就說:“以同理之心面對學生,以感恩之心對待學生”這是一種幸福的回饋。教師的職業給了他們幸福感,所以,我驕傲,我是一名語文老師。
因為幸福,所以感恩;因為感恩,所以用心。
?我們有時似乎混亂了邏輯。一線語文教師比較艱苦,很多時候陷入職業性疲倦。我們責怪學生不感恩,失去了昂揚的精神。我們功利的攫取分數,以此等同語文教學的全部。我們只考慮了三年的初中時光,對學生、對自己、對學校有個交代。丁衛軍老師想到了學生六年的小學時光。要在寫作上要打破學生的舊世界,才能重建新世界。由“仿”到“放”,逐步提升,要讓寫作看得見。寫作從觀察,到選材立意到修改完善,讓學生全程參與。丁老師還看到了未來的高中時光,初一初二帶著學生大量閱讀,讓閱讀指向寫作,“不寫作,枉為人”。到了高中,寫作會有升格的空間。這既是丁老師的智慧,也是一名語文老師的責任。
? 王益民老師說:“寫作閱讀是教師的責任,不寫作閱讀的教師是失職的。”因為堅持閱讀與寫作,王老師的博客文字量高達16萬字。
?讀他展示的教學隨筆,只言片語竟將我們冥思苦想而不得的感受一語中的。王老師筆觸精準雅致。謝云老師筆耕不輟,他說他寫的比說的好,我很好奇和期待,一定要拜讀他的大作《跟禪師學做老師》。
?反思我們的閱讀可能流于形式比較多,很少把課堂上的時間分給課外文章一杯羹。柳老師和劉老師帶著學生閱讀并把閱讀監控在課堂內。柳老師每天課上一字《說文解字》,一段《大學》,每天聽記故事。課下,每天讀半小時,在隨筆本上標注閱讀書目、時間、頁數、梗概和感受。劉老師每天的作業就是隨筆和閱讀。他和學生一起買來書讀,學生把吃早餐,實踐活動,下課等這些邊角料的時間利用起來,隨時隨地的讀。劉老師規定每周一節閱讀課,一個閱讀月,兩次交流會,每學期一篇《我的閱讀史》,每周一份《第一語文報》。最后將學生的作品朗誦成碟,書寫成展,畫文成冊,探究成報,隨筆成書,閱讀成庫。學生初中三年的積累幾乎著作等身。
?關于閱讀,梁增紅老師弱水三千取一瓢,提綱挈領的細述《理解,閱讀的關鍵能力之品析詞句》。由詞到句,層層遞進。理論的剖析加實例跟進。怎一個細致了得。看了梁老師的課件,我才發現他還準備了另外的《文本的教學解讀》沒有講。有些遺憾了。
? “蘇語五人行”強調多讀書,多寫作,打好終身發展的底子,才沉淀成今天的信手拈來,旁征博引以及課程巧妙的設計和構思。他們不僅開掘了語文課程的內涵,還拓展了語文課堂的外延。對聯、詩詞、成語、書法、建筑、游歷,甚至生活瑣事都成為語文課堂的源頭活水,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語文課也變的有趣博大。教學是無止境的相遇,這種相遇實在太美!
?成功的教學總是因地制宜,貼著學生。而教無定法,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捷徑。他們的教學來自大量的閱讀厚積薄發;來自沉淀心境,在雜事中保留精神的自留地;來自用專業的敏感度關注學生的認知;來自實踐操作和筆耕不輟。所以他們尋到了:
讀寫共生,另辟蹊徑,換一個角度看課文;
曲徑通幽,終南捷徑,直抵桃源深處;
?梁老師謙虛的說,愿他們講的有用,愿他們不虛此行。我想說除了有用,帶給我們的還有震撼和思考,我們受益匪淺。聽完講座大家都感嘆這些老師真有水平。而我們只有報以熱烈的掌聲,不知還能為他們做什么。
?我看到謝云老師流了很多汗,胸前的衣襟都濕了;劉老師喝了很多水,他一講起來就忘我了,投入進去了。柳老師講完課后,很細致的將她和梁老師的課件打成壓縮包,存在電腦桌面上。我們一擁而上,怕去晚了拷不上課件。大家圍著柳老師,我站在她的身后,距離如此之近,看著她的背影,好瘦削,我真想說句:“柳老師,您辛苦啦。我們自己來整理課件吧!”話在心里打了個轉,終究沒說出來,唉!我這笨嘴!
?我們的教研組長牛愛蓮老師一聽完講座就問我,怎么開微博?我很羞愧,我也沒有接觸過啊!我平時除了查資料,很少上網和寫作。感覺博客離我的世界很遙遠。寫作的時間都去哪了?我想手機像是巨大的磁石,吸走了我很多零碎的時間。接下來,我要投筆從教,學寫微博!也許不能寫出自己滿意的文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兩天的講座結束了,我不知該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謝!我想去和他們合影,最終沒有勇氣,用我的拙筆記錄一二,表達心意吧!就用文字開啟將“蘇語五人行”的前沿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序幕,在他們的影響和導引中前行!
?這確是一個語文繁榮的時代,也是一個語文荒蕪的時代。我們的語文,我們的教育太需要你們的引領!我再次仰望語文的星空,在反思中擦亮歲月,用寫作證明語文者的價值。
?借用謝云老師的話結束我的感受:“做出來的名師與寫出來的名師------實踐成就底氣,閱讀滋養靈氣,思考促進銳氣,寫作造就名氣。”
?所以,仰望語文的星空,我們還在路上,我們要追隨你們的腳步!愿新疆行快樂!
? ? ? ? ? ? ? ? ? ?伊寧市第七中學 ?語文組 ? ?李新平
? ? ? ? ? ? ? ? ? ? ? ?2016年7月10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