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洗手間聽到兩個阿姨在抱怨家里來親戚的事。
一個阿姨說,最近家里來了個先生的侄子,自己感覺很累很累,心里壓力特別大。阿姨每天上班12個小時,回到家還要給這個侄子買菜做飯吃,本來工作一天只想休息,來個葛優躺,但因為親戚在,下了班也要趕著做晚飯。
阿姨家今年來的這個侄子剛高考完,考的不理想,不到300分,這兩天填志愿,選擇范圍很窄,還不聽勸。
阿姨說,去年暑假也來過一個,感覺心力交瘁。
阿姨還說了一件讓她特別憋悶的一件事,昨天這個侄子和阿姨兒子在家里,到了午飯時間,這孩子沒有問問阿姨的兒子如何吃飯,也沒有跟阿姨的兒子說,竟然自己出去買了份餛飩吃。阿姨兒子發現時他已經吃過了,只好自己去外面吃了份快餐。
很多人都遇到過家里來客人小住甚至長住的情況。
尤其老家鄉下,定居大城市人的。
對于剛剛考完試的學生,很多家長會想著讓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是到城市找份兼職做做,順便可以掙個零花錢。于是搜羅一圈自己的親戚,大姨家在北京,二大爺家在上海,小姑家在廣州… … 甚至表姐表弟等表兄關系都要找一遍,然后開始張羅讓孩子去親戚家。于是孩子就隨著一通電話到了大城市。
農村親戚到大城市來,就是想見見外面的世界。可能有些來者沒想那么多,但對于東道主,壓力自然而來。不但要管吃管住,總要帶著出去玩玩見見世面。陪玩就必不可少。
對于家里全是上班族的人,家里沒有外人時,晚飯就簡單點。但客人來了,就像這個阿姨說的,不敢做的太隨便,菜和湯不敢少,怕孩子回去說閑話,以為自己不待見他。吃的豐盛就避免不了一番勞作,買菜炒菜洗碗都是個體力活。下班晚再折騰這些確實累到爬不動。
關于陪玩也不敢怠慢,怕孩子回去說自己怕花錢,連大城市長啥樣都沒看看。平時工作又忙又累,好不容易休息,要趕場子似的帶著去著名地標景點轉轉。對于小孩子,還要買身衣服玩具等。
我也曾經為此苦惱不少。
我家是個大家庭,自從搬進新房子,家里幾乎沒斷過親戚造訪。
先是80多歲的先生的外公來住了一兩個月,然后是先生各個姨、各個舅舅舅媽、親弟弟弟妹、表哥、表弟、表姐來住。長則一兩個月,短則兩三天。
有來看病的,有來純玩的,有來找工作的,也有高考后出來看看的。
所以我家的客房難得空閑。
最忙的一次是客房住了,客廳沙發上住了,還支了帳篷住,家里住了十幾個人。
親戚來訪,吃飯和住宿自不必說。有時時間趕,下了班要趕去景點陪玩。
對于外灘南京路城管廟這些上海必游地,每年都要去個幾次。
但我家有個好處是婆婆公公在,所以我們忙沒時間時他們就帶著去玩了,省了不少時間。我也不存在下班趕著給做飯壓力。
所以阿姨的苦惱我暫時還沒有感受到。
但這種自有生活被打擾的困惑還是有的。
我不排斥家里親戚來。
畢竟外地人到上海如果沒有落腳點,吃飯住宿也是一大筆支出。對于來看病或找工作的親戚是個落腳的溫暖之地。
但誰也不希望家里每天吵吵嚷嚷。感覺自己家就是個客棧,迎來送往,時刻準備為客人服務似的。
其實我覺得,最苦惱的不是家里來親戚,而是來了什么親戚。
有些親戚來感覺自己是客人,像大爺一樣,飯來張口,飯后葛優躺,霸占家里有利資源,想必大家都不喜歡。能忍得一兩天,長時間這樣估計很難好好相處。送走以后估計再也不希望你再來住。
像這個阿姨家里,就像是來了個皇上,要小心伺候,怕最后該盡的情份都盡了,還落得一無事處。
還有些人喜歡反客為主,到了家里指指點點,這里裝修不好,那里缺個桌子、墻角缺個裝飾,像個領導下鄉審查一樣審視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必主人也不會待見。
還有的親戚自帶黑包臉,不茍言笑,天天像個仇人一樣在家里,三伏天家里也是寒如冰窟。
這樣的親戚大家都不會喜歡。希望你不要做個這樣的親戚,也不要做這樣的人。
但是家里來親戚還是有不少好處。
1、聯絡親情,放松自己:外地人在上海很多人舉目無親,親戚到訪,嘮嘮家常,了解了解七大姑八大姨的近況,八卦下鄰里趣事。對于長期高強度工作的人來說也是個不錯的放松方式。同時可以聯絡聯絡感情。尤其對于念舊的老年人來說,不失為一件幸事。
2、擴展人脈:老家人總有老家的人脈,誰也不保證不再回老家,或是跟老家斷了來往。以后其他家人或親戚有事說不定來者就自帶人脈呢。
3、友愛互助:你可能不再需要老家人幫忙或扶持,但對于父母在老家的人,親戚總可以在需要時幫襯下,你在外面開疆擴土,就當給老家人貢獻吧。
反過來想一下,你剛到一個新的地方,有個熟人總比兩眼一抹黑好。
做親戚和走親戚都不易,且行且珍惜。
關于家里來親戚這事兒,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