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該起鍋時就起鍋,未到火候就等待。
人生如鍋,翻炒的是成長,出鍋的是成才?;鸫罅藭唇?,火小了又會半生不熟;起鍋遲了,會失去原味;起鍋早了,又會沒有到味。人生既要快馬加鞭,更要不急不徐,既要有小炒,更要講慢燉,既要爭少年老成,更要求大器晚成。所以,人生煮的是“豬頭”,講的是“火候”,火到 “豬頭”爛,該起鍋時就起鍋,未到火候就等待。只有把定力作為最好的鍋子,把堅持視為最好的燃料,我們才能等到人生“豬頭”出鍋的最佳時刻。
2
只有什么都不多,才能什么都不少。
人生如碗,飯多了,就裝不下菜,菜多了就容不下飯,這種菜夾多了,那種菜就夾不進了,于是,裝滿了庸碌,就盛不下理想,裝滿了欲望,也就放不下輕松,人生的碗既需要吃一點加一點,更需要吃一點少一點。所以,人生需要做好的是選擇題而不是判斷題,不能什么都要,也不能什么都不要。我們知足為了知不足,知不足是為了更滿足,只有什么都不多,我們才能什么都不少。
3
收獲是為了付出,得到是為了奉獻。
人生如瓢,父母把生命給予我們,我們又把生命傳給孩子,我們得到財富是為了獲得幸福,守財奴的人生才會造就清教徒的生活。所以,人生既要把索取之水裝進來,更要把奉獻之水倒出去,收獲是為了付出,得到是為了奉獻,我們都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有進有出,人生才能流轉,生命才會生生不息。
4
人生改變寬度比改變長度更重要。
人生如盆,盛滿著理想、奮斗與收獲,底部是我們的心胸與格局,四周是我們的能力和水平。我們總以為只要有能力、有水平,人生將會賺得盆滿缽滿,于是拼命地補 “短板”,強能力,將盆筑高筑長,但規模效應遞減卻使盆能夠盛下了東西越來越少。所以,人生的長度只能改變生命的時間,人生的寬度才能拓展的生長空間,人生改變寬度比改變長度更重要。
5
既要堅守自我,更要成就他人。
人生如筷,每個人都只是其中的一根,夫妻之筷需要夫唱婦隨,父子之筷需要父慈子孝,兄弟之筷需要兄謙弟恭,愛情之筷需要你情我愿??鬃又v“仁”,“二人”才叫“仁”,人生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好的事。現代經學學的理性經濟人假定既把自私合法化了,更把自私擴大化了。所以,人生既要堅守自我,更要成就他人,成人之美就是成己之美,美美與共才是真正之美,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們”有關。
6
人生既是一場大戲,更是一場大考。
人生如同一場大戲,舞臺未變,劇情未變,上場的演員卻總是在變;人生又如同一場大考,考場在變,考生在變,考題卻總是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