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e_Image.png
早上,無意中瞥見鞋架上我的一雙舊運動鞋。它鞋跟朝外,讓我驚訝的,恰是這雙鞋的鞋跟。
但見每只鞋跟底面外側都磨損的很厲害,幾乎到了鞋跟的最底層;而另一側就磨損的較少。同一個鞋跟,最厚處和 最薄處落差幾乎達一厘米。可想而知,自己平時走路的樣子該是多么的“大大咧咧”!
于是,走在路上,我就有意識地去體驗一下糾正的感覺。我把腳完全抬離地面,邁向正前方,再平平穩穩地落在地面上。唉,忒別扭了!怪不得,人們形容一個壞習慣的難以改變叫做“瘸腿就筋”了。看來,瞧一瞧一個人鞋底的磨損情況,就能聯想出此人走路的體態。
走路,是人的最基本的行為之一,可謂千姿百態。雖說這與初學走路有很大關系,可以后逐年養成又定型的走路習慣才是問題關鍵。假如當初能意識到或者聽取別人指出的自己走路存在的問題,如低頭塌肩,左擺右晃,腳歪腿斜等等,然后又能有意識地去糾正,就一定能走出自然而美觀的步子來。
如果說走路姿態不必上綱上線,無所謂好與壞,那么,生活中的一些習慣,是應該較真的,是要分出好與壞的。比如,生活中講究衛生與不講究衛生,學習上專注與不專注,工作上的精益求精與馬馬虎虎等等。
好習慣受益終生。如果此時你正處在對自己不滿意的境地,不妨抽個空梳理梳理自己的一些主要習慣,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分出來,也勇于接受,那么就意味著好心情好運要來了,下一步關鍵要看行動與堅持了!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