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過《太太》,無意中影射的便是像子君這樣的女人。熱劇《我的前半生》中,家庭主婦子君(馬伊琍飾)沉溺在養尊處優的生活中,絲毫沒有察覺到潛藏的婚姻危機,直到一日丈夫突然提出離婚。結婚十五年的子君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打擊,一心想用兒女和長輩挽回丈夫,可丈夫心意已決。于是發生了一系列從哭鬧、掙扎、覺醒到重生的故事……
看似好走的路,卻是最艱難的所在!
“三十三歲的我,是個衣食無憂的家庭主婦。孩子八歲,接送、吃飯,都有保姆雅琴管。我唯一還需要花力氣去斗爭的,只有日漸松弛的皮膚,和老公身邊花枝招展的女孩子。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是最幸運的一個,以為俊生是一個老實人,工作家庭兩點一線。他說,他此生的愿望,就是給我和平兒一個幸福美滿的家。然而,看似最好命,最容易走的道路,那頭卻是通往極艱難的所在。我多么希望,在那個時候,我就能夠有所準備。”
劇中的羅子君整天無所事事,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閨蜜唐晶面前炫耀自己有老公愛,有老公養,有錢花。她的婚姻生活正是那句“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可在這場婚姻關系里羅子君是處于被動的,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羅子君知道,她的一切都是老公給的,所以,她更要嚴防死守。
當她在商場買鞋時撞見老公在跟女同事買項鏈時便急不可耐的跑去宣告主權,事后還讓閨蜜去查女同事的來路,老公下班回家更少不了一番盤問。所以,當她在俊生公司看著那個女同事戴著相似的項鏈便粗魯的扯下來,被罵沒有教養后,還能說出“相比婚姻和家庭,教養是完全不值一提的東西”這種傻話。
最強勁的情敵,是像正室一樣活著的小三!
讓她措手不及的是,她的對手并是不是年輕貌美的小姑娘,而是三十五歲每天為孩子和工作日夜奔波的凌玲,沒她漂亮,沒她時尚,甚至還有點土氣的黃臉婆。但小三看上去比正室還正室,她隱忍、大度、懂事、純情、不虛榮,完全不是妖艷的賤貨,讓人無懈可擊!
“我完全沒有把這個從穿著到長相都平淡無奇的熟女放在眼里,我以為我的對手只會是那些嬌艷欲滴的年輕女孩,以為男人拋棄妻子的理由,只可能是為美色所動。”她是婚姻的受益者,也是婚姻的失敗者。她的離婚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結婚生子,是男人騙女人吃下的毒蘋果!
“唐晶說,結婚生子,好像是男人騙女人吃下的毒蘋果,從初嘗甜蜜到幾近毒發身亡,我用了八年,我不怕羞恥的承認,死到臨頭,我還心存一絲僥幸,臆想著陳俊生會在最后時分幡然醒悟。”
子君錯了,錯在信了那句“我養你”的誓言陳俊生承諾子君會努力拼搏,讓她坐享一生無憂。彼時的承諾,一半是來自對子君能無怨無悔跟隨自己的感激,另一半是基于兩人無論才華還是學識都平等的愛意。子君對俊生的承諾持百分之萬的信任,她為了做好全職太太,除了出門血拼,完全與社會切斷了聯系。她認為這是對家庭和丈夫的忠誠,其實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埋下了禍根。
賀函說得好:“婚姻不易,無非就是找個隊友,同舟共濟。”顯然,子君不是俊生的隊友,反是他背上的包袱。這時,如果出現一個知心體己,又能在事業上給他及時幫助的隊友級女人,他必然立即轉投,毫不猶豫。
婚姻里錯誤的“共生關系” 讓女人喪失了生存能力!
婚姻里,錯誤的“共生關系”,產生了錯誤的愛情!當子君遇到婚姻危機后一蹶不振之時,身為局外人的賀函問過子君:你為什么要為了孩子和老公,一輩子待在家里呢?子君理直氣壯的回答:因為我愛他們啊。賀函犀利地回復:這不叫愛,叫做取悅。
在賀函的字典里,女人和男人的社會功能無本質區別:經濟獨立,精神獨立,憑借自己的努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他欣賞唐晶。而子君卻認為自己和丈夫是一體的,是拆不開的。在這樣捆綁式的關系里,丈夫有的自己必然會有,比如金錢;自己不做的,丈夫也不會做,比如出軌。
最初她是這份共生關系的既得利益者,衣食無憂。而陳俊生卻是這份關系里的受害者,他承擔著被捆綁被依附的角色,他會有窒息感。因此他的出軌,莫過于是想掙脫這樣病態關系的一場逃離。捆綁在一起7年之久的關系,被迫撕裂,子君自是疼痛難忍。然而比丈夫離去讓她更痛的,是她不知道未來要靠什么來獲得生命的支撐。
我從不相信,有一天我要回到人生的起點!
“服務員、營業員,我從來沒想到我會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仿佛我生下來就是陳太太,其實我是得意之后,忘了自己來時的路,我決定工作的這天往后,我見證了自己,可以低到塵土里的卑微,見證了人生的可塑性。”
我認識的一位全職太太,她以前在單位里是雷厲風行的精英白領,產后為了兩個雙胞胎孩子回歸了家庭。她說那一年里自己被“孤獨和無助”籠罩。她和母親兩人撫養兩個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社交聚會,當自己發現日漸脫離人群,那種孤獨和恐慌就與日俱增,直到將自己逼成了抑郁癥。心理醫生給她開的第一道處方就是:走出去,去到熟悉的人群里,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后她請了保姆,讓自己有固定的時間去參加社交,并在治療結束之后,很快重返職場,恢復了過去活色生香的模樣。
丈夫的忙碌、朋友的疏遠,導致全職主婦的需要不被看見,他們的情緒不被理解,因此郁郁寡歡,敏感脆弱,成了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正確的做法是離開職場但不要離開人群,擇良友而交,定期參加社交活動,和時代保持同頻和共振。這樣即使身份是主婦,但作為一個社會參與者,也能保留獨立的精神。
而全職家庭主婦由于脫離了社會工作環境,沒有緊迫感和使命感,所以很容易墮入舒適區里放棄學習。而放棄學習等于放棄成長。學習的最大好處有三個:其一是充實自己;二是通過學習開拓了視野之后增加了夫妻之間溝通的話題;最后是給未來重返職場做知識儲備。子君被丈夫拋棄之后,別人勸她出去工作,她兩手一攤:我都三十好幾,這么多年不工作了,還能干什么啊。言下之意,我是廢物,我被社會拋棄了,只能自暴自棄過一輩子了。
該奮斗的年齡,不要選擇了安逸!
很多東西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快樂,你不快樂,誰會同情你的悲傷;
比如堅強,你不堅強,誰會憐憫你的懦弱;
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誰會陪你原地停留。
只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才能尋找到生命的閃光!
女人從不局限為誰的太太,或者誰的媽媽,
而是“我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