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屢被問及關于病毒營銷的想法與實施辦法。雖然有可能是對曾經營銷人一種禮貌性問候。還是備感欣慰。你們居然相信一個搞設計的能有妙招,真不是瞎了么?
言歸正傳。
大部分人看上病毒營銷,無非是被其以小搏大、五毛錢特效千萬票房所震驚,進而也希望自己的產品/企業/品牌以這種途徑為人所熟知。
知其利略知其弊大而化之拍著腦袋便去做,是公司通病,細究了門道不一而足,總而言之,看到有這么件事,小成本大回報,就對了。
可然后呢?
費盡心思策劃出一場活動,結果被另一個空前的新聞覆蓋,變成自娛自樂;好不容易賺了關注,受眾卻沒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走,導流不成功;好不容易導流成功了,但勁使大發后續疲軟,受眾毫不留情扭頭便走。
一時間,微風中帶著些許悲歌。
歸根結底,還是沒想明白,病毒營銷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以及它怎么用?
病毒營銷是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定周期內,通過刺激社會敏感處,人群自發快速傳播進而達成營銷訴求的手段。周期短、不可復制、爆發性、實時性是其根本特質。這決定了,病毒營銷像是一劑強心針、戰術導彈,能通過牽線搭橋,把你真正訴求與受眾聯系。
聽著很簡單,對嗎?
但事實是什么樣呢?
當我們把大量的資源(人力、資金、渠道等)投入這樣一件事,不自覺的,我們都會希望從中帶來回報。人之常情。可這樣欠缺長遠考慮的做法,卻埋下一個隱患,受眾蜂擁而來,滿足其好奇心之后,又接踵而去。
換成金融一些的概念,邊際收益,呈負向遞增,直接受益,呈正向劇增后迅速下滑。
也因此,病毒營銷一度被渲染成,色情與暴力的推動者。對于發展中的社會,色情與暴力永遠都是人心底的陰暗面,自然而然容易形成話題,首耳相傳。
但它對個人/品牌/公司的傷害卻顯而易見,提起優衣褲,我們聯想到了試衣間;提起小紅帽,我們想到了一百塊;提起……
不一而足。
很多人會認為,甭管是不是好名聲,起碼被人知道了。之后慢慢洗白就好。事實真是如此嗎?
真正要理解病毒營銷,需要剝離對其急功近利的想法,避免手段成為目的,就要將其當作日常營銷的組成部分去看待。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受眾,如何讓流失減緩/沉淀,需要的,卻是后續營銷組合拳的密切配合。也便意味著,我們需要從整體著眼,才能夠透徹將其利用。
一如可口可樂的個性化瓶身標語(后續乏力)、淘寶的雙十一雙十二、京東的六一八等。病毒營銷作為活動組成部分,獲得了大量關注后,成功轉換成目標受眾,達成商業目的。
不去思考后續該怎么做,只想著拼了命地積贊兌換。
不能說錯,起碼,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