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看似平凡的小細節,常被大家忽視,卻影響著用戶的真實體驗。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容易被設計者也容易被用戶忽略的小細節——非模態彈框。
目錄:
1.什么是非模態彈框
在解釋什么是非模態彈框之前,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彈框。彈框是產品與用戶互動過程中,產品回應用戶的窗戶。它的模樣可謂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在交互形式上它分為兩種形式,模態彈窗和非模態彈窗。
模態彈框是指在向用戶傳遞信息的同時,還需要用戶操作的彈框。而非模態彈框一般被設計來向用戶傳遞信息的,不需要用戶操作或者操不操作都不影響其他流程。它是一種輕量級的反饋機制。有hud/toast/snackbar/Noticebar四類? 。
2.分類以及應用場景
下面我們來具體聊聊這四類非模態彈框以及它們的應用場景
1.hud(透明指示層)是iOS系統的一種提示(調節音量時出現的那個提示就是hud),是iOS系統私有的,第三方APP無法直接使用,因此出現了各種模仿它的第三方控件,例如MBProgressHUD、SVProgressHUD,從此以后HUD就成了IOS開發者里達成共識的半官方語言。
2.toast原本安卓系統的控件。優先用于系統提示且有很多規范(比如只能出現在底部,不能帶圖標)。不過現在iOS中也在使用,并且形式多樣化?
3.snackbar也是安卓系統的控件。它可以被理解為是加強版的toast。樣式與規則與toast非常像,但也有不同點,snackbar支持主動關閉?
4.Noticebar通常位于導航欄下方,一般用作系統提醒、活動提醒等通知。重要級別低于Modal高于 Toast。支付寶螞蟻會員以及今日頭條中消息通知都是Noticebar。
3.設計原則
1.在需要用戶等待的場景下,提供小動效,如菊花。為什么呢?一方面是為了緩解用戶等待的焦躁感,另一方是為了跟用戶產生互動,讓用戶知道已經在加載,而不是被卡住了。
2..文案簡潔明了。意思簡單明確就好,不要為了標新立異,去用一些非主流的詞,一旦讓用戶去想這是什么意思,就是失敗。本來出現的時間就短,一旦用戶短暫卡住,可能就看不完全部內容,從而不知道整體的意思。
4.優缺點
雖然說交互形式本身沒有好壞,主要看是否適合自己的產品需求。但是交互形式也是有優缺點的,只有在清楚這些優缺點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做出選擇,讓形式更好的服務內容。
非模態彈框的優點:
對頁面的遮擋比較少,不會對用戶當前的操作產生很大的干擾;
相對獨立,完全不影響頁面布局;
給用戶的操作做出反饋,緩解用戶的焦慮感。
非模態彈框的缺點:
占據位置小,容易讓用戶忽略;
雖然是非模態的,但也會打斷用戶心流;
出現時間短,且用戶又不能對非模態彈框進行控制,容易讓用戶產生失控感;
注意事項
凡事要適可而止,非模態彈框雖然是弱提示,但也要適可而止,不要不停的彈。在這里就不得不提某金融APP,可能是為了刻意表現用戶量,不停的彈彈框,誰誰誰成功借了多少錢,過度會造成用戶的反感。
5.特殊案例以及商業變現
特殊案例
1.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它們屬于非模態彈框的變體又或者說是非模態彈框的妙用。
例如愛奇藝中想要引導用戶對正在追的劇進行收藏,會在用戶打開愛奇藝時,出現一個浮層動效,提示用戶“長按試試”。當然用戶按不按都不會對其他流程產生影響。這種的其實也屬于非模態彈框。?
2.還有有一種特殊案例,非常常見,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知道該把它歸到哪類交互組件中——消息提示的小紅點。網易云音樂中,個人中心的消息提示,就是通過小紅點提示的。
商業變現
設計不僅要讓用戶感覺好,還要讓公司有利可圖。這就要求設計者從公司戰略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滿足公司需求的基礎上,讓用戶覺得易用、好用。“不動聲色”就能實現商業變現,是最好不過的了。
網易考拉中,在購物車環節,利用非模態彈框,推廣產品的會員。美圖秀秀屬于工具類產品,本身不具盈利屬性,那么如何利用自身流量去盈利,非模態彈框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選擇圖片的界面下方,利用非模態彈框打廣告。既實現流量變現的目的,又不會打斷用戶的操作流程,造成用戶的反感。?
6.非模態彈框的替代形式
非模態彈框屬于輕量型反饋,不會打斷用戶當前的操作流程,但也會對用戶造成干擾,而且容易被用戶忽略,所以有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更優的替代方案。
1.多態按鈕
此外多態按鈕的使用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放彈框的壓力。例如,支付寶的支付界面,立即支付按鈕可以跳轉到付款成功的狀態,這時候就沒有必要再用彈框給用戶提示了。
2.當前頁面展開疊起
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展開疊起的方式代替彈框。例如百度地圖在展示具體線路圖時,
就是通過展開疊起,這樣也不會打斷用戶操作流程。?
3.頁面內提示
這種提示可以常駐在頁面里,即使用戶短時間內注意力轉移,提示也不會消失,確保用戶能一直完整的看到。此外頁面內提示能容納更多信息量,與頁面本身風格比較契合,沒有阻塞感,適合表單錯誤提示、加載過渡。如小度音箱中填寫表單有誤,直接在內容下方提示;掌上生活中在填寫表單的過程中,沒有收到驗證碼,直接在時間計算器旁邊提示。?
4.動效
有操作就要有反饋,非模態彈框雖然已經是輕量反饋機制,不會打斷用戶的操作流程,但是它畢竟也是屬于彈框。彈框彈多了,會讓用戶產生厭倦感。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微動效代替彈框。
例如大佬說中,關注用戶,通過按鈕動效來表示關注成功;京東到家中通過落體動效,模擬真實加購物車效果。
5.震動和聲音
震動和聲音也是一種操作反饋。例如微信的搖一搖,在用戶搖的過程中,通過震動和聲音的反饋,給用戶營造一種物理的真實感。
總結
在強調用戶體驗的今天,一點細微的交互變動,都能帶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甚至關系到用戶的去留。這就要求我們設計者不斷累積,盡善盡美,以一顆匠心打磨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