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獨居動物,迫于文化和生活的壓力過著群居的生活。
我覺得扎堆,一起上廁所,中午一起吃飯,這樣的女生情誼是不可理喻的。還好我沒有感到被孤立,可能是我內心夠強大。
從小就被“要和同學、同事搞好關系,相互照應”的觀點洗著腦。我就不明白了,憑什么呀,我憑什么照應你呀,我也不用別人照應,看著順眼就處,不順眼就不處。 返校的時候住酒店,別的女生都說好住一起,可以分攤房費,還能彼此照應。到了晚上看他們發的朋友圈,把沙發挪到門口抵住門怕有壞人。不理解我怎么能愿意一個人住大床房。
我非常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間,凡是我爸媽以外的人,沒打招呼就進我家門,我一定生氣,如果提前告訴我家里要來人,我一定不愿意呆在家里。我媽還說我將來很難跟婆婆搞好關系。
我對所謂的家庭觀念一榮俱榮,一損是損師不屑地。在我的潛意識里有這種觀念,畢竟是被熏陶大的,聽到家里誰在外面被欺負還是心疼的。可我的主觀意識里沒有所謂的榮辱與共,血濃于水,我只記得真心對我好的人,我愿意等價相抵,絕不糾纏。
我承認在這方面我是偏激的,而親人是上天給你選擇的關系。大多數的觀點,因為血濃于水,所以榮辱與共。你是被選擇的,而我希望自己選擇榮辱與共的人,不在乎是否血濃于水。 父母都想著自己的孩子們和睦相處,為了彼此照應。為什么就不能自已站起來獨立了。再以平等的關系相處呢?這樣不是更有底氣嗎。為什么要靠著別人?
每到過年一家人吃飯親戚們都愿意找家里混的最好的人聊天。在我看來混得最好的才是最慘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想到他得道還要拖著我們這些阿貓阿狗我就替他難過。全家人只要沾點親的都要找他幫忙安排工作什么的。
我的文章過于片面,但表達了我的真實想法,人要處,關系也要用,但我不喜歡軟骨頭,不喜歡動不動就相互照應。就算結婚也不是相互照顧,相互依靠。而是相互看著順眼,一起生活。相互分擔,也是情分,不是本分。
時刻謹記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道理,如果有緣能一路相伴,照應就不必刻意了,開心最重要。 以前談戀愛的時候常常說:“沒有你我怎么活。”現在想想我大概是最沒資格說這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