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游覽了“中國最美洞穴”的織金洞,原名打雞洞,堪稱亞洲第一洞。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洞內具有全國已探明規模、發育最完善的喀斯特地貌,與湖南張家界桑植縣的九天洞、黃龍洞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洞中遍布各種形狀的石筍、石柱、石芽、鐘旗等,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整個洞穴景區的游覽路線是單向行走路線,一開始想著跟導游走可聽一些介紹,跟了一段感覺游覽速度較快且對于一些景觀局限于他人的講解中,這樣少了自由想像意味的空間也減少了趣味。接下來的路程就慢慢走帶著放空的心態邊走邊看。
洞內景觀琳瑯滿目、流金溢彩,囊括了世界上所有溶洞的堆積形態和類別;地面風光湖泊峽谷、箱狀大峽谷、無坑、天生橋、天窗、石芽、峰叢等別具特色。織金洞洞體四層構造,錯落別致,已勘察長12.1公里,洞腔最寬跨度175米,相對高差150米,一般高寬均在60至100米之間,總面積70余萬平方米,劃分為11個大廳47個小廳堂,簇擁著千座“塔”、萬座“佛”,呈現萬千氣象,無限風光:雄偉壯觀的“金塔之城”;傲立挺拔的“雪壓青松”;虛無縹緲的“鐵山云霧”;神秘莫測的“寂靜群山”;金碧輝煌的“靈霄殿”;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纖細玲瓏的“卷曲石”;深奧難窮的“廣寒宮”;珠光璣點的“霸王盔”;氣勢恢宏、延綿起伏長兩百余米的“大壁畫”;舉世無雙、豪壯、秀逸、精巧的“銀雨樹”;栩栩如生的“普賢騎象”、“螺旋樹”;波光粼粼的邊石壩;琴弦分明的“琵琶”;群峰巍峨、叢林眾生的“十萬大山”。
? ? ? ? 其中有兩顆挨著還在生長的石筍。我想它們是經過多長時間長成這個長度的,孩子說如果要長到洞頂可能到她老的時候。忽感腳下踏著的這方洞穴源于上萬年前滄海桑田的變化,感嘆大自然的博大精深、鬼斧神工,這一幅幅大畫卷令人心魄震憾。抬頭往頂上望去一片藍色似夜間的天穹,偶爾又感穿越般,像是踏入了外太空在宇宙間觀看地球上的山脈溝壑。
洞頂的裂隙里常有水滴下來,每當水分蒸發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淀。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于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鐘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后,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有的鐘乳石的長度能達到好幾米。
石筍是鐘乳石的親密伙伴。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鐘乳石向上長。可以說鐘乳石是“先生”,石筍是“后生”。但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定,不容易折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常比鐘乳石還快。石筍的最大高度能達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長出來的“石塔”。
鐘乳石和石筍每年只增長1毫米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沉積物就會形成千姿百態、十分壯觀的天然建筑物。由于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