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前,我參加了趁早大學的第一期課程《繪制職業成長地圖,高效實現職場進階和轉型》。課程的核心是教會我們一套在職場上打怪升級的方法論,適用于職場的各個階段。
整套方法論的實施需要以下四個步驟:結合工具找到自己的優勢、立足當下制定你的目標、參考能力庫找到GAP、基于目標和能力GAP設計任務。
課程結束后這幾周,我通過給自己進行了多輪任務設計進一步明晰了工作重心,此外我還幫助兩個小伙伴應用該方法論找到了提升自身能力缺口的任務,大家反饋很棒。于是寫下這篇文章供更多的小伙伴參考,希望我們都能利用這套方法論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助力,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后臺留言給我。
一、了解你的優勢
請完成以下測試,以確定我們屬于的風格類型(請忽略我的答案)。
分別統計自己的得分,然后對號入座。例如我就屬于藍色展望型,最顯著的特點是“搞事情”。
根據自己的對應顏色分析自己的風格,請注意,每個人的風格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
我們的閱歷和年齡不斷變化。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需要向其他風格的小伙伴學習,尤其是你的對角線。
二、職業目標梳理
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找到你的階段性目標,最好明確這個職位的名稱。
明確了崗位要求的同時也就明確了這個崗位所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
接下來就需要有的放矢,有目的地去培養這些能力。
三、尋找能力GAP
GAP是指缺口。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同樣也有自己的能力弱項。如果能力缺口已經影響到了我們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那么就需要找到這些能力缺口并一一攻克。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挑選出三項最需要提升的能力。以我為例,我挑選的三項能力分別為:專業積累,溝通表達,關系建立。
以下這兩張圖片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能力GAP。
四、設計任務
明確了我們的優勢、目標和能力GAP后,最后一項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設定任務了。設定的任務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完成能力GAP的提升。
任務可依托場景來設計——工作場景和生活場景。任務可以是一個項目,也可以是一個習慣。
任務建立后,就需要我們通過不斷地學習、復盤、總結,提升能力,完善自己,達成目標。
當你達成第一個階段性目標后,可以進行第二輪應用、第三輪應用......循環往復,不斷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是職業能力成長模型的精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職場上不斷精進!
注:以上內容和PPT來自資深人力資源師、獨立咨詢顧問——薛毅然老師,大家若有興趣,可通過“在行”APP約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