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么樣子?”
點贊數第一的回答是:
我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他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
三分鐘熱度,市場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
終日混跡社交網絡,臉色蠟黃地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冷光屏,可以說上幾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
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煎熬的日子。
當看到這個回答的時候,我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活,那么多年來,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也曾為生活焦慮,在每一次畢業尋找新的方向時都無從下手,從來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找不到奮斗的方向,無意義地消耗著生命。
也曾在深夜里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拷問自己的靈魂,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未來,可思考到最后的結果依然是,反正什么也不會,就這樣吧。
而與我一直相伴的兩個保護神卻正是懶惰和記憶力不好,我用它們來包裹自己無知無畏的內心。
我告訴自己,不是因為我不努力,是因為我記憶力不好,記不清那些需要我記憶的知識;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我的懶癌經常發作,不收我控制。
就這樣,一年、兩年……七年過去了。
中學時,仰仗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熬了過來,就算不花時間,不花精力去認真學習,跟在所有人的后面,假裝自己很認真,成績也不會太爛,再差也不會怎樣。
大學時,只要期末稍微看看書,像老師說的一樣把試卷填滿,總是能過的,至于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沒有人在乎。
而我只知道,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那種生活很幸福,我只知道,每天沉迷在游戲中,嬉戲打鬧,那種開心不言而喻。
就像曾經我以為自己愛上了游戲,這輩子也逃不出它的魔爪,可誰也沒有想到,有那么一天,我突然不喜歡游戲了,或者說在游戲中的那種快感再也找不到了。
我又開始思考,是因為我玩的太多了嗎?還是因為我真的太忙了?又或者是我長大了,需要更多新鮮刺激的東西才能激起我玩的欲望。
我不知道是為什么,但我知道,游戲淡出了我的生活,我不需要它了,而這個我曾經以為會鐘愛一生的東西都消逝了,那其他還有什么值得我為之奮斗呢?
拋開游戲,我還有工作、有家人、有朋友,我也開始明白,其實無論什么樣的感情都是需要經營的,而雙方之間都是相互的。
當我在一份工作、一段感情中投入了太多,我可能因為沉沒成本太大,而不愿意放棄,可越是如此,就越難割舍。
可是再換個角度去想,是不是可以來個遷移呢,比如這一份工作中我學到的寫作技能、溝通技巧,能不能用到我的生活中,能不能用到下一份工作中。
而這一段感情中受過的傷,出現過的問題,能不能在下一段感情中學會調整,避免再跳進同一個坑里。
其實歸根到底,無論在做什么,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已。
那么既然是學習,又應該怎么學呢?
我記得一開始看書的時候,總是追求看的快,看的多,可看完十幾二十本的時候,我發現那些書除了好端端地躺在書架上,似乎對我并沒有什么影響,它反而給我增添了很多心理負擔。
這樣看下去,看得書越多,我越焦慮,越覺得自己的努力無用,越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辦?
然后毫不意外地,又一次陷入了自我逃避的狀態中。
想要辭職,想要離開這個公司,這個城市,想要再次逃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去重新開始。
多么不成熟的一個想法,可它就這樣在我的內心里生根發芽了。
只是這一次,我不知道如何拒絕的好脾氣拯救了我。當我清楚自己無法離開的時候,才開始真的思考這么多年,自己究竟努力過什么?
事實就是永遠三分鐘熱度,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
而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為自己找理由,寫作能力不行,怪學校的課程無用,可我忘了,每一次老師安排作業的時候自己不是找人幫忙,就是依靠百度,拿著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作業去交還奢求分數不要太低。
溝通能力太差,可我怪自己性格太內向,不愿與人交流,可我忘了曾經有人每天拖著拽著要拉我出去,我嫌太煩只愿意躲在宿舍睡大覺。
思考能力為零,可我告訴自己是應試教育沒有給我思考的空間,束縛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不能在學校要求你什么想法都不要有,一出校門就逼著你有各種發散思維。
諸如此類的例子太多太多,就連長胖了,我都可以把它怪到星座頭上,是因為自己舍不得浪費,才會吃得太多。
推卸責任的時候,我覺得很舒服、很痛快,可推卸了那么多年的責任后,才發現自己永遠無法進步,心智永遠無法成熟。
因為趨利避害、逃避責任是人類的天性,這是本能,但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自己主宰的。
而且我也開始明白,每個人或大或小的成就背后,都有著不可多得的努力與付出,甚至是重復練習。
唱歌好聽的朋友在中學時就會拿著復讀機一遍一遍地跟唱,每一個節奏的起伏,每一句歌詞的不同唱法,都練習了很多遍。
寫作能力很強的,從小就喜歡文學,大大小小的文章寫了無數篇,對不同事情都有著自己的見解,那是他們人生的一部分。
有的博主看上去很厲害,可誰知道他深耕自己所在的領域已經二三十年。
而我竟然不自量力地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理所當然,自己的不上進也是命中注定。
我用一種極其悲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人生,無論有什么事情發生,總是先把最壞一面想出來,我沒有想過缺什么補什么,自己搞不定就請人幫忙,相反,我只會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責,怪自己無能,卻又伸不出手去拼命。
在奇葩說里有一期節目,辯題是:我不上進到底有沒有錯?
當時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我多希望反方能贏,似乎我需要用他們的觀點來告訴自己,不上進也是沒有問題的,有什么錯呢?
就像如晶說的一樣,我現在很有上進心,非常非常有上進心,但是沒有上進心沒有錯這種話要跟誰說,跟我這種現在非常非常有上進心的人說的,為什么?
你們知道嗎?上進心就像別人說的一樣,開始特別容易,而且特別喜歡,但是上進心的盡頭在哪里?不知道。比如說我想聽音樂,我想聽更好的,更更好的,更更更好的,才叫上進,是吧,可這什么時候才是頭呢?我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我。
你們知道嗎?我是第一季的亞軍,當時我輸了之后我回去哭,我說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我不夠上進。
好,第二季,奔跑、努力、加油,好,第二季季軍。
算了,沒有關系,一定是還有一些人比你更努力,更上進,所以你不夠上進。
好,第三季,我來,思達來了,我們同一隊,最后決賽的時候我少一票,所以思達去參加了,這一票是誰沒有投的,是我自己沒有投,我害怕看到自己上進的這個結果,你知道嗎?我特別害怕我去參加了最后還是輸了。
我已經上進了,用你們說的努力去做了,結果是什么,我害怕看那個結果,所以我沒有去做。
但是大家有放過我嗎?沒有。所以第四季來了。第四季怎么辦呢?
大家的粉絲可能會罵你們,說你們,但我的粉絲比較奇怪,他們喜歡教我,他們給我發私信說:你為什么在玩微博,你題目準備了嗎?看了比賽,他們說看肖曉打得多好,你為什么說得那么短,你是不是沒有盡力。
我太累了,進粉絲群看一下,他們說你為什么沒有睡,是不是沒有準備好,在玩。
我玩了嗎?我有玩。但是我真的很用心在準備每一個辯題,這一題我準備了5篇稿子,沒有想到他打感情牌。
我每一次都上進,每一次都上進,但是沒有結果。所有人都在說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是如果一個小兵不管怎么努力都當不了將軍的時候,有沒有人跟他講,沒有關系,你可以只當一個小兵。
沒有人跟我們講過,你們不給我冠軍沒有關系,你們還不繞過我,你們不放開我自己,你們說我錯了,那我應該怎么辦,我要做什么你們才滿意,你們只會說“加油”,這個加油說得特別容易。
這時候我們只想跟自己說:沒有關系,沒有上進心我可不可以換成其他的,換成平常心可以嗎?換成開心可以嗎?我答應你們我放開了上進心我不會像你們想象的一樣什么都不做,但是我們不以上進心為目標,你們放過我們可以嗎?你們可以不要說我們錯了可以嗎?
當我重新拾起上進心,想要努力證明自己可以的時候,我真的很累,我每天拼命看書,拼命聽語音,想要讓自己的腦子多裝一點東西,想要讓自己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游刃有余,想要像同事、朋友一樣把工作和生活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可越是這樣,我越緊張,壓力也越大,每一次做不好的時候,我在心里又否定自己一次,直到我再也沒有了退路,我看不下去自己的頹廢和不作為,我又開始逃避。
這時候,有人告訴我,沒有什么是容易的,也許你不適合寫文章,這件事對你來說太難了,可你也能試著做運營,轉一個方向,也許會更好,但你不要輕易放棄,如果就這么放棄了,那你辭職后要怎么辦?
幸運的是,我轉了運營,自媒體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其實每一個我都不了解,但我告訴自己不會就學唄,無論我重新開始做什么,都是從頭開始,每一條路都沒有捷徑。
只是我沒有想到,當我放下了自己所謂的上進心,把寫作這件事情看得不那么重要時,我的腦子似乎反而更清晰了一些,然后我又回到了寫作這條路上,只是這一次的轉變更輕松一些,也讓我的心情有了大幅好轉,不再是苦臉面對生活,而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去尋找更多生活的樂趣。
就像顏如晶說的一樣:當你完全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要找一點上進心讓自己有動力。
但也要學會像蔡康永說的一樣:如果你太有上進心以至于自己卡住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把它中斷,這個時候你要學會轉彎,不然你的上進心如果卡住就直接停掉是不能換來開心和平常心的,只會變成灰心。
而我也希望自己在看到自己的瓶頸和努力的時候,我會有一點點會放過自己,不再把自己保護得太過強硬,讓自己自己無堅不摧了,我想要學會的是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里學會享受,享受目標以外的快樂,享受得到認可時的小欣慰,享受生活之外的一些小樂趣。
活著嘛,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