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送灶神
臘月二十四要掃塵
…..
還有一周就過年了, 現在的城市已經完全沒有了年味,昨天家里墻上一塊涂料掉下來,找了一個老鄉過來幫忙補,他已經叫嚷著要回家了:這里一點過年的氛圍都沒有,一點熱鬧的過節的氣氛都沒有。都窩在自己家里,飯點出來吃個飯,街上都看不到人,還是家里好,家里熱鬧,有年味。
年味….
我知道他講的年味,年味對于我們這一代的人,可是骨子里,難以忘懷的記憶!
小時候一放寒假,就開始倒數還有幾天過年,盼著盼著,心里又期望,有期待,過年有比平常更多的好吃的,有新衣,有壓歲錢,除了這些,我想,更多的是一種無憂無慮。
小時候基本到了臘月家里就開始準備做饅頭,做豆腐,家里的饅頭是那種老酵母發酵的,村上親戚會殺年豬,一頭豬幾個人家分,一家一個腿,肉拿回來就會留下要做饅頭的肉,剩下的先掛起來等到除夕那天開始用大鐵鍋燉肉。做饅頭的肉要切成小肉丁,然后把肥肉放鐵鍋里榨出油, 把肉丁放下去炒,倒入早已準備好的擠干水分的蘿卜絲,加入調料,拌勻。
做饅頭要先選好日子,提前跟幾個嬸嬸,姑姑打好招呼,他們要過來幫忙做,并且做饅頭也是對未來一年的憧憬,都希望來年順利,平安,所以和面很重要,多少酵母,多少面粉,和面的力度,這里面大有文章和技巧,前一個晚上要把稱好的面粉放在一個大盆里和面,蓋上一層厚厚的棉衣,讓他們發酵一個晚上,第二天就開始做饅頭,蒸饅頭,蒸饅頭要掌握火候,時間,饅頭出鍋的那一剎那,大伙的心眼可都提起來,看到饅頭又大又軟那可是開心的,然后東家一點,西家幾個,派我們這些小屁孩去給鄰居送饅頭,分享著這份喜悅。
做完饅頭,還有家里的大掃除,那時的大掃除和現在可不一樣,要先用一跟長竹竿綁上雞毛撣,要把家里屋頂的角角落落刷過一遍,刷下來的灰塵到處都是,于是要用抹布把桌上,地上擦完,掃完,拖完,那個工程要好幾天才做得完。
打掃完家里衛生,接下來就是采購,魚啊,肉啊,正月里要招待客人的菜啊,忙活到除夕,一早起來要先把去年的春聯鏟除,刮干凈,差不多下午的時候就開始貼春聯,家家戶戶都在干同樣的事,東家春聯貼完了,西家還在貼,一下子整個村莊在春聯,燈籠,鞭炮聲中顯得格外的喜慶和祥和。
現在的城市為了市容,空氣質量,安全等各方面的考慮,已禁止燃放鞭炮,可小時候,放鞭炮,那可是過年的標配,沒有鞭炮,不像過年,總感覺少了點什么,“砰,通……”一聲陣天響,過去一年的疲憊與煩惱,仿佛都煙消云散,帶來的是對新一年生活的期待,憧憬和向往。
過年啦!
帶著對新年的期盼,也帶著對春天的向往,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過年,長大后卻害怕過年,曾以為,熱鬧的春節是快樂,長大后才慢慢知道,歲月和生活的壓力已經讓年味變得苦澀,年味一點一點地消磨完了。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后卻是那么的希望回到小時候。
雖然現在城市年味淡了許多,但記憶里小時侯的快樂,卻永遠不會淡去,只會越陳越香。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過年,都是鮮活的,只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天都是過年,也都是春意盎然的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