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流浪文學像一朵天山的雪蓮一般橫空出世,而這位流浪文學的締造者就是著名的作家三毛,她以超凡脫俗的形態瀟灑的劃過屬于她的一生,有人說是她開創了流浪文學這種形式,而在我看來,她用樸實無華的筆鋒,以游記的形式記錄了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而娓娓道來的同時,有加入了她與荷西在非洲歷險記一般的生活,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我想,三毛是自由的,是放蕩不羈的,因此,當無數人欽羨江南美景如詩如畫的時候,她和她一生的最愛,獨辟蹊徑,卻選擇了遙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個環境上黃沙漫天,而當地人口也未曾完全走向文明的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也正是懷著對非洲大漠的好奇心,三毛用自己近乎于文藝的筆鋒向我們把撒哈拉的小故事娓娓道來,真實而不做作。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這本書由17部沙漠的三毛夫婦的奇遇組成。雖然在編排上并沒有以時間而中軸線,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欣賞這部作品,而三毛之所以在眾多文體中拋棄小說,詩歌,而唯獨以一種紀實性散文的形式,洋洋灑灑的表現出來,是因為小說太過虛幻,而詩歌太過婉轉,而唯一能恰如其分的問題就是紀實性的散文,作者仿佛是想把撒哈拉的最真實的一面,原封不動的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符合三毛的一貫風格,不偽裝,不掩飾。
在這片大漠里,首先,我看到的是三毛是勇敢的,智慧的,對于非洲大漠這個人間的禁地,在上個世紀,可能是很多人望塵莫及的一片神土。而三毛只是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神往,就義無反顧的來到了這里,我們能在其中一篇《荒山之夜》中感受她的智慧和勇敢,這篇故事講的是三毛和荷西客車去大漠撿動物骨骼而荷西卻掉進了沼澤中,慌亂中的三毛一方面要營救荷西,另一方面,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以為當時遠處車燈預示著可以營救荷西的人到來,而偏偏,他們只對三毛的身體感興趣,幾個人從車上下來意圖想強奸三毛,就這樣,三毛在極其慌亂的情況下,一方面躲避那幾個男人,另一方面想盡辦法營救荷西,我想,這個女人此刻的鎮定,從容不迫,現今的諸多男士也會豎起大拇指,像這樣的例子在沙漠奇遇中數不勝數。
其次,三毛是個尊重沙漠的人,在這片土地上,三毛懷著一顆尊重的心,對沙漠的環境,風土人情,毫不避諱的進行描寫,而并沒有刻意回避在沒有完全開化的沙漠民族撒哈拉威人的日常的落后的生活,落后的思想,以及無數看似滑稽的舉動,在這部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撒哈拉威人四年洗一次澡,并里外一起洗(洗里面,就是要給自己灌腸,書中描寫的極為壯觀)的壯觀景象,甚至,可以聞到撒哈拉威人濃重的不洗澡造成的體味;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大漠之中的一個個孤零零的帳篷,表現出的極度的荒涼,我們更可以感受到那個未曾開化的民族還會驚恐照相機可以攝魂。
最后,三毛是個浪漫的,精致的,好客,淡然的女人。在她的一片《白手起家》這篇中,詳細的描述了她在小鎮阿雍白手起家,一點點靠廢物利用以及自己賺錢,把環境惡略的小屋,慢慢的一點點的變成了一個極度浪漫的地方。而就是這個極度浪漫的地方,三毛以極度好客的性格,結交了許多朋友,包括荷西的同事,周圍的鄰居,醫院的護士,甚至守護隔壁的軍官,為鄰居修繕房女的啞奴,都慢慢的成為了他們家中的座上客,而在我看來,三毛把東方女人的友誼之邦的文化傳遞到了非洲大漠,我不得不說,這種中非文化的慢慢滲透的化學變化悄然的進行著。三毛愛好下廚做飯,愛好買菜,我們從她的作品中可以讀出,就算勵志要做一名家庭主婦,她也會把家庭主婦做的精致,而也就是在買菜做飯的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在三毛的筆下也變得有滋有味;而三毛對待鄰居,雖然她的口中盡是鄰居的不好的林林總總,可以,她仍舊包容他們,畢竟,三毛明白,他們是屬于大漠的一部分。
在整部作品中,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在《死果》當中三毛所中的巫蠱之術,惡毒到差一點要了三毛的命。當三毛呆著死果驅車回家后,由最先的打噴嚏,到頭暈,再到嘔吐,最后以至于下體莫名的流血,巫蠱之術的程度,竟然如此之大,而對于無神論的我們,又怎能對這些懸而未解的神奇之術徒增意思恐懼和敬畏,而這種巫術亦存在于這個神奇的非洲大漠。這個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