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里面有經典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套用這句話放在職業生涯中,那就是優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
曾經的前同事,在上海公司的朱琳前段時間離職了。她的離開,讓我覺得驚訝卻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跟她的初次接觸是她來我們公司出差,當時就被她超乎常人的熱情所吸引。通常在企業一做若干年的人身上的那種疲憊和教條化似乎都沒有在她身上顯現,她對工作的熱情和細致給了我深深地感動。
后來在她主導的一次引導活動上,我對她的了解更深一步。好像有種人天生就是跟她所熱愛的事業渾然天成,對于朱琳和引導來說,這就是真理。
后來我才知道,她其實也只是初次引導,為此她請教了當時參加培訓的講師,做了很多功課:精準的時間安排甚至到分鐘;精準的問題準備和推演;引導的整個模塊與分模塊之間的銜接….看到她本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全副身心的投入,我就知道她會成功。
后來,她有機會到公司在各地的銷售處做銷售技能提升的引導,想來她的專業技能又一次得到的大幅度的提升。看到她在朋友圈里發的圖片,那張標志性的笑臉和充滿激情的身影,我就知道她離成功更進一步了。
再后來,她給了我很多指導。作為同事,作為朋友,她教我像管理項目一樣去運作一場培訓,教我手繪,教我育兒的經驗…..
沒想到某一天,她告訴我她離職。這個消息著實讓我震驚:她工作的多快樂啊,況且是一份做了大約十年之久的工作。可也在情理之中,她去了一家資訊管理公司,幫助更多的公司更多的人。朋友圈里依然是各種她充滿激情的笑臉,只是面對的是更多不同的人。
很多人羨慕她成功的轉型,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哈里.杜魯門曾經說過:“只要你不計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用在朱琳身上再合適不過。
飽滿的熱情加上堅持不懈的認準一件事情,想不成功都難。
我的前上司是我工作這么多年來甚少崇敬的一個人。有情懷,有理想又不失理性,她可以對你侃侃而談,也會幫你做理性的分析。自律而博學,每天都11點睡,6點起。跑步,看書,做精美的PPT,嚴謹的表格以及打動人心的演講。即使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以懶散而慢反應的公司里,她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用她的話說就是“折騰”。是的,她確實是個愛折騰的人,愛折騰自己也愛折騰我們。可就是在這樣的折騰里,我們看到自己的無限可能,看到了如何用各式工具武裝自己。
做了那么多年的招聘,看到形形色色的簡歷。不乏成功者,但也從來都有失敗者。大多一年左右換工作的,不能沉下來做點事情的,往往不能成功;更有甚者,在面試的初期,聽到我在描述這份工作將會面臨的挑戰時,就惶惶而逃者也不在少數;有些人很會偽裝自己,喜歡描述一個高大上的自己,一個踏實肯干的自己,但即使騙過了我們,卻騙不過自己的心,往往不足兩年時間,也要敗下陣來。
在經歷過這些之后,我總結了優秀人的相似之處:
充滿熱情和激情,卻又可以持續的保持住這份熱情和激情;
懂得要堅持又知道如何才能堅持下來;
能取得持久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方法論者;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嚴謹的邏輯;
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里面有經典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的意思是說,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須在許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比如兩性的吸引、對金錢的共識、對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親六眷等等,在所有這些基本面如果一個方面出現了問題,婚姻就可能毀掉。
這個原則推而廣之,可以用來理解婚姻以外的其他方面。比如,做一個優秀的人,就必須在一些達到優秀所要求的基本面具備共性,否則就有可能淪為平庸。
因此,優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
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