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屜都說
1
大三開學后,身邊同學大都開始為未來的出路做打算,我也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選擇困難癥中。理科類專業(yè),卻不太喜歡做實驗,讀研究生,則意味著幾乎整日整日地呆在實驗室。
要不要讀研?成了困擾我的問題。
與此同時,根據(jù)我的本科成績,留本校研究生有很大機率保研,但我又不甘心呆在這個窮鄉(xiāng)僻壤的三線城市。若是考專業(yè)排名很靠前的北上廣名校研究生,競爭又很大。若是一不小心失利,就意味著放棄了保研這么好的機會,落得大學畢業(yè)無業(yè)游民的下場。
20歲,我當然希望考研去一個大城市,去一個名校更深層次地學習專業(yè)知識,離開北方這座基礎設施一般的小城市,但我既不知道,理科思維平平的我是否可以應付研究生生活,也不知道我的夢想會不會在日日夜夜的實驗中被磨損,更不知道我能否通過我的努力圓了我十年來的北漂夢?
后來,我咨詢了一個考去北京的研究生師姐,告訴她我的迷茫和糾結,她給了我一個最好的解答。
我們其實并不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哪怕很喜歡的東西,也會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而對事物有所改觀。
不要想的太遠,只要你走的每一步沒有太偏離這個大方向就好,我們甚至研究生畢業(yè)后都不一定做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工作,但是上學是為了深造,進一步提高自己。
當你強大了,就能更好的選擇自己想做什么,判斷好自己該做什么,我覺得這才是選擇繼續(xù)上學的意義。
她還給我舉了一個她同班同學的例子,那位同學一直喜歡花卉設計這方面,在全民考研考公務員的大時代潮流中,她一畢業(yè)就毫不猶豫報了一個花藝班,現(xiàn)在在安心學習,等待著有一日開一家自己的連鎖花店并兼職花藝設計。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心無旁騖地去做。沒有太多的憂慮未來,沒有過多的迷茫生活,也沒有過分地糾結和瞻前顧后,只是腳踏實地地去做。
2
我瞬間茅塞頓開,我的迷茫源于總是過分設想未來,卻不專注當下。總是在考量自己的能力究竟能不能配得上自己靜心編制的夢想,總是擔心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又總是對自己的決定糾結、對自己選擇的方向躊躇,這時候真正優(yōu)秀的人卻一直在努力,選定一個方向堅定走下去。
記得大一新生開會,輔導員說了這么一句話:大學四年,并不是要你學會多少東西,而且要讓你知道,你將來想要學什么東西。
或許,本科四年的時光,本身就是一種經歷。它讓我們體驗不同的可能性,從而找尋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甚至說是很少的人,在大學畢業(yè)后都能清醒地找準自己的路。此時,研究生生活就成了一種跳板,它給了我們一個更廣闊的天空和相對成熟年齡里的時間,繼續(xù)去探索去追問,從而真正敢于直面內心的渴求。
3
不只是我一個人曾經無數(shù)次有過這種情況,伴隨著劉同的一本《誰的青春不迷茫》暢銷,迷茫在這個時代,好像成了一種全民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大一的時候,我們迷茫于自身興趣和個人專業(yè)的矛盾,迷茫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個人靜心讀書、自我提升之間的沖突。
大二的時候,終于想突破一下自己做一些改變,這時候又深深迷茫:我為什么干不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如果我真的去做,又該怎么做?“我想學播音主持,將來或許還有機會跨專業(yè)考研,但是我又如何和他們本專業(yè)的人競爭,我又該怎么下手去學習這些?”
大三的時候,又都開始像我一樣迷茫未來的出路。“我大學兩年幾乎荒廢了,什么都沒干,現(xiàn)在很后悔,早知道就好好學點東西了。”我如果現(xiàn)在開始,究竟還來得及嗎?
……
我很迷茫,似乎是貫穿我們整個青春的話題。
其實,你何必迷茫,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不解,你若能做的便是專注當下。正如《誰的青春不迷茫》里所說的這樣一段話:
在20歲到30歲這十年的過程中,我們都走過一樣的路。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成長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一個人面對無盡的未知,迷茫無可厚非。但迷茫是一種心理情緒,你可以迷茫,卻不能總是處在迷茫中。
曾國藩有一句人盡皆知的名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過往不戀。正所謂,成大事者不糾結。未來有些無窮的可能性,過往也不能成為你的能力的束縛,只有當下,是你所能緊緊抓住的東西。
4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小僧四處尋找開悟的得道高僧,想向他詢問有關道的問題。終于,他找到一個開悟的高僧,他問高僧:你開悟前都做些什么?
高僧回答:劈柴,燒水,煮飯。
年輕人又問:那現(xiàn)在呢?
高僧回答:劈柴,燒水,煮飯。
年輕人不解了,那得道前后又有什么變化呢?高僧解釋道:得道之前,我劈柴是為了燒水,燒水是為了煮飯。得道之后,我劈柴是為了劈柴,燒水是為了燒水,煮飯是為了煮飯。
我想,我們或許都應該像故事的高僧一樣悟出這樣的道理,當下該做什么就專注做什么,當下的每一刻都是生活,而不僅僅是通向未來的跳板。當你意識到生命的每一個當下時,便不會再對未來無盡迷茫。
因為,你現(xiàn)在有很多事需要立即著手去做。
我一直把從這句心靈雞湯中吸取力量:
愿每個二十歲的人,給浮躁找一雙腳鐐,在發(fā)聲抑或沉默之前獨立思考。即使縱飲長醉,也不要忘記在黎明之前醒來。當你感覺到自己一無所有的那一刻,你已經開始擁有。
希望此刻迷茫的你,雖然迷茫,卻不要沮喪,畢竟我們尚有大好時光。只要努力生活,用心生活,期待的事物必將會在不經意間抵達,照亮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