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知道這是一件需要足夠耐心的事情。
近來的寫作和閱讀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就如同我遇到的人生選擇一樣。在回顧來到簡書寫就這些文字,我相信是不成熟的,這些文字在遙遠的未來也不會醞釀成為佳釀,這些文字只是路過時隨手的標記,以便讓我記得曾經在哪一頁上做過停留,在哪個段落做過標識。
在簡書的寫作中,我記錄了一些讀書筆記,這些筆記和那些書一樣靜默在書架和電子編碼中存在,如果稱重的話,這本《短書集》的重量不會超過一微克,它的質量已經遠遠大于一個原子的狀態了,那我有理由相信它所具備的動能也將是摧毀一切的力量。只是有待激發而已。
之所以稱之為《短書集》,是因為看了太多的大部頭的文章,在昏昏欲睡中辜負了很多用心的大道理。索性我自己寫就的風格中,我希望一千字就能解決,另外一千字用電腦打字來寫,耗時三十分鐘,也是較省時間的。在閱讀倪匡先生讀金庸作品的時候,才發現此類大家是文章妙手,談笑間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就已鋪就,其中的框架、伏筆、轉折和情節在隔日的寫作中記憶的分毫不差,這些大家的傲氣讓人心服。
僅僅停留在讀書筆記不是我的想法,限于文筆拙鈍,也就只能在口舌余墨中尋的一兩個佳句聊以自慰,讀書未停,但是筆頭上的想法卻偏偏停了下來,每周五篇的寫作量已經有月余未完成,這是詞窮意盡的表現,或者是下一個開端的開始,但是我卻無法準確的得知,下一波字符的浪涌將在何時潮起漲落。也就只能耐心下來等待。
這種狀態一如我現在面對的一個選擇,正如在我的職業歷程中,我已經有三次歸零的狀態,這三次歸零耗費了十四年的時間,而這一次我不得不感嘆歲月的殘酷。當閱歷成為資歷,勇氣也消耗為膽怯。在面對這樣的選擇時,比以往更優良的表象是我平靜一些。和往事一一碰杯,才能得知當下之我的脆弱。這些脆弱被當今的職位、膨脹和虛榮包裹住,剝離這些自我封賞之后,也會明白自己與十年前的自己并無太大差別。還依然是無知與愚鈍。也只有這樣的時刻,才能明白在“去物”的斬釘截鐵中,叮當脆響的是內心的不舍。
在我的文章中,我常常最愛提及的是“時間”這個詞。正如同時間是可以自己定義的一樣,這個時間的敵人處處為難人生,在與時間的博弈中是“零和游戲”的終結。這個游戲只有一個鐵定的輸家,即便如此我也想知道在時間背后的那個我到底是誰?
在與時間的對抗中,我學會了等待。就像等一班巴士一樣。巴士是不會知道我在何處,也不知道我何時上落,但是我知道這樣的巴士會按時而來。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這樣的的等待還可以放諸其他很多意義在其中,這也算是人生的一滴心得吧!
就像我的標題說的:與你心有戚戚之人總能在庸碌眾生中被發現。我也相信,彩虹一樣的人,我在路上會遇到不少,雖然各自奔波于路,只字未言。
就就繼續選擇與等待吧!此篇文章段是簡書200的標記,除去引述王小波的那一篇,真正簡書200的標記還未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