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正在放考古的片子——《風篷嶺漢墓》,節目里的內容倒沒有太吸引到我,反倒是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吸引了我無限的注意。
一個工作人員蹲在黃土之上,用一塊小工具在輕輕的一點點地挖土。漸漸地他摳出一個陶瓷小碎片,顯然,他沒有驚異,沒有驚呼,似乎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在他描述自己的推測時,我看到了一張非常沉靜而真誠的臉,他的聲音也是極為安靜。其實好多研究人員或者是在某個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幾乎都是極為冷靜和淡定的人。為什么會是這樣?他們究竟如何才修煉成我們大多數人羨慕的樣子?
思考了半宿,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排在首位的應該“浸潤力”。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沉浸感”。不知道您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感覺,或者多久沒經歷過了:那就是當你沉浸在某種事情當中時,你幾乎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身邊所有的一切,世界上仿佛只有手頭這件事。曾經我在讀初三時,在晚自修眼保健操時間,我很遵守地做每一節內容,而同學正在熱鬧地聊得上天入地,唯有我在做題,年級組的化學組老師在我身邊站了很久我都沒有發現,同學們什么時候安靜下來我也沒有感覺,直至我將四節眼保健操做完,慢慢睜開眼睛,我才發現所有同學都在看著我,化學老師也在微笑著看著我,同桌忙告訴我說:老師在等你很久了。我很不好意思。我知道老師是為了不打擾我,他很高興我能沉浸在眼保健操這件事情上。還有一次,高一地理課嗎,地理老師在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其中他講的一件事我到現在印象還非常深刻:有一位同學在晚自習時認真地做題看書,老師走過去叫她幾聲都沒反應,知道同學提醒,她才嚇了一大跳,才回過神來。李老師說像她這種狀態就是讀書的最好的狀態,縱外界如何騷動,她都能無動于衷,專注地沉浸在手中的這件事中,只要她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她將前途無量。可能您會想到打游戲、樂高之類的活動。是的,就是那種鉆到里頭無法自拔的狀態,如果我們在工作中,或者在自己喜歡又富有正能量的事情中,能那樣無比地浸潤,我想,您將逐漸擁有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生。
二是“執行力”。當下還仍然在流行“懶癌”一詞,其實誰都或多或少會間歇性發作,該做的事一拖再拖,在渾渾噩噩中過了一天又一天,稍有內疚感的人可能會在心底罵自己幾回,但懶的感覺可能實在是不錯。早上不起床,中午屁股曬太陽,晚上正新鮮,半夜不停歇,晝夜顛倒。提高執行力真的很簡單:比如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的事,可以立馬去做。洗碗、倒垃圾、打個問候電話、擦下桌子、洗雙襪子等等。完成了心里也就不會掛著了,心理能量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沒有完成而逐漸被點點消耗。同時還會不斷收獲成就感。就如我現在想到剛才這個寫作主題,立馬從車里抽出手提電腦,馬上開始寫作,爭取一氣呵成。這種感覺也是滿足式和自我肯定式的幸福。你也可以試試。馬上、立即。
三是“堅持力”。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有將一件事情堅持一年以上了,別說是玩手機哦。我說的是為你夢想,如果你沒有夢想的話,那就換種說法,為你所喜歡的事。我自己就很久沒有很好地堅持我喜歡的事了。比如鋼琴,今年就沒有好好練過;比如書法,今年還沒有真正開筆。那么你呢?10000小時定律,堅持10000小時。但事實上,可能不需要10000小時,你就養成了堅持的習慣。當你在還是堅持一個月左右時,可能漸漸地練你自己都沒有發現,如果讓你放下已經堅持了一個月的這件事情后,你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感到很不習慣,甚至很難受。如果是這樣的話,恭喜你,你的堅持到最后可能就不叫堅持了,叫已經成為你的自然的一部分了。想起去年準備晚會節目的事,我負責一個舞臺劇,足足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一直在很認真很投入地準備,最后演出非常成功,演員們也自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在結束后的幾天里,我們還在很熱烈地討論節目,修繕節目,這是慣性,停不下來。想起來,在準備節目的時間里,有很多次,在半夜醒來之際,還會笑出聲來,還在琢磨臺詞等等。這種感覺很幸福。這個舞臺劇后來有人來要劇本,說要搬到市級舞臺上。
是的,當你在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堅持力也就來了,沉浸感也就來了,執行力也就更強了。浸潤力、執行力、堅持力三者不可或分,它們擰成一股繩,一起努力向前。也許在人們眼里,擁有三者之力的人們整天在忙碌中的樣子很辛苦,甚至還會同情他們,其實他們不知道,擁有三者之力的人們正在幸福中呢,而且是非常的幸福。
就這樣,做好三件事,靜氣就這樣養成了。
可以延伸出去,那就是匠心不就是這樣養成的嗎?
你,要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