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乞丐和金子
去年年底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可以說是我命運的轉折點。
我從一個非常有潛力、且待遇非常優厚的公司離職了(我在這里度過了8年時光,但它在東莞,這是我離開的主要因素),來到深圳這個全球城市——國家最新的城市發展戰略是如此定義這座城市的。
然后,就發生了一系列的令人沮喪的事情——愛人生小孩,我不能回老家陪伴,只能一個人待在深圳,直到小孩滿月才能回家;工作上,發生了涉及泄露前公司機密的事件,導致和前公司領導、同事鬧得不愉快;現任同事之間,因為帶過來的友商信息,導致同事們被要求大力改善,從而得罪了一圈人,等等。
一度我非常悔恨,悔不該離開前公司,恨為什么就輕易受了別人影響做了這個決定,并陷入這種情緒中無法自拔。更有甚者,我把這種情緒帶回家里而不自知。
只到有一天,我和愛人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她突然沖我喊,我要離婚!我受不了現在的你!我問為什么,我哪里錯了?她說,你現在讓我壓力很大,很壓抑。我們都在你身邊,雖然深圳壓力大,我們租著房,但我們小區環境多好,仔也在健康成長。你工作還沒進入正規,但我始終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為什么老是抱怨,老是不滿,老是讓我們心驚膽戰?
我恍然驚醒!是啊,我雖然舍棄了穩定的工作,但我擁有了可以憧憬的未來。我就像坐在裝滿金子的箱子上行乞的人,擁有寶貴的財富而渾然不知。
我要改變,要摒棄心中的怨念,擁抱當下的幸福!
因為只有現在擁有的,才是穩穩的。
二、愛因斯坦的逆襲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愛因斯坦的童年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笨得異于常人的印象。或許因為是大人物,就必須要有比常人更低的起點,又或許是編撰者為了增加一些可信度,做了一些夸張形容。總之傳來傳去就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雖然事實證明這是未經考證的。
人們常常拿愛因斯坦的例子,教育我們,什么時候努力都不晚,現在什么樣都沒關系。不信還有——朱元璋25歲之前只會放牛,劉備三顧茅廬時已經46歲,武則天61歲稱帝,姜子牙82歲拜相等等。都讓我們一顆躁動不安,渴求成功的心慢慢平淡下來。
我想說的是——我們可能已經給自己布下了“成功不急于一時,不必著急努力的陷阱”。
我們已經不再身處聯絡僅靠書信、出門全靠步行的年代。當前社會的信息量已經呈幾何量的倍增,社會發展的速度已經遠超你我想象。為什么福布斯富豪榜的名單越來越年輕化?因為互聯網時代的更新迭代是驚人的迅速。有的人已經敏銳的通過學習、實踐從而獲得了迅速提升,乃至顛覆了整個行業。而有的人還在悠哉悠哉地原地踏步——更可怕的是,他還在憧憬未來。還在想,人家馬云不也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嗎?任正非43歲才創建華為呢!我還有好幾年才35歲,急什么!
年輕人,人家拜相稱帝晚,是因為交通和信息閉塞,缺乏機遇;人家創業晚,是因為國情和時代特色。但人家沒有像你一樣,渾渾噩噩地過著上下班打卡,休息時間刷朋友圈的生活。
我們常說,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每天進步一點,才能有機會抓住機遇的尾巴。
所以,告別每天羨慕別人的日子,做好時刻務實的自己,等待命運的垂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