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重度的可樂粉,每天至少要喝一瓶,不然就會感覺生活中缺少了點什么。
剛加入工作的時候,辦公室門口有一臺飲料販賣機,作為公司的一項福利之一,所有人都可以用外面便利店一半左右的價格買到喜歡的飲料。我記得最多的一次我一天喝了5罐之多。
后來離開了那家公司,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那臺超便宜的飲料販賣機。
01
換了環境之后,想喝飲料就得下樓,然后穿過馬路去對面的便利店買,極其不便。我試過叫外賣送,也試過一箱箱地搬到公司慢慢喝。但是出于以下兩點考慮,我放棄了這兩個方案:
這些方便快捷的方案會大大提升我每日可樂的飲用量,畢竟“人到中年”,還是少喝為好。
工作時間長,長期久坐對身體不好。假借“買可樂”的理由,可以在飯點之外多一次離開辦公室出去走一走的機會。
主要是想利用喝可樂的沖動驅使我下樓走一走,哈哈哈哈!
然后我就習慣了這種節奏,并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下來,直到最近“共享貨架”裝到了公司。
02
共享貨架不來則已,一來就是兩家,分別是“哦加哦(猩便利)”跟“拉扎斯(餓了么)”。哦加哦剛起步,一開始活動力度都比較大,每天特價的可樂第一罐都只要一塊出頭。滿減活動也是鋪天蓋地,再加上“借鑒”的美團紅包玩法,搶到大的就能滿8減4,相當于打了個對折。拉扎斯活動少但是價平,沒有搶到大的紅包或者買多了哦加哦沒活動了可以選擇在他們這買,總體都很實惠。
送上門的貨物任你挑選,物美價廉還有各種折扣活動,這東西不買就是虧。于是乎我也加入了“搶購”大軍,為了湊滿減,往往都是一次性買一堆。
看著這么多可樂擺在桌子上,我這個重度可樂粉瞬間沒了任何免疫力。說好了一天一瓶,最后往往都是當天買多少,當天就喝多少,直到喝不動為止。
03
從上周開始,我突然發現哦加哦售賣的貨物都有或多或少地漲價。原來罐裝330ml的可樂每天第一聽都是1.5左右,后面再買就是2.2,這個價格還不錯,畢竟便利店售價是2.5一聽。但是現在賣到了3.0一聽,給人感覺已經不是純粹的方便“實惠”了。
再說一下辣條之王“衛龍”,隔壁拉扎斯的平價就是2.8,哦加哦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賣4.2。因為之前哦加哦一直做活動,衛龍大面筋都是賣1.8,所以比之拉扎斯的2.8還是會抑制大家的購買欲。
我想起了行為學中的“負懲罰”理論。大家買飲料是出于本能需求(可稱為內部驅動)。商家做活動,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大家就忘了本來就想喝飲料的事實,會為了便宜優惠而購買(內部驅動變成了外部驅動)。當活動沒有了之后(外部驅動消失),大家普遍都不愿意去購買了(通過負懲罰,讓行為消退),覺得再買就是虧,卻忘記了自己本來就想喝飲料的事實。
即便理解個中緣由,最終我還是放棄了共享貨架,你在或者不在,我都不怎么愿意去掃碼。目光偶爾掃過那一排排的零食飲料柜,也只是哂然一笑,這真的不是所謂“風口”,只是一個架空在辦公室“福利外包”需求上的資本游戲,用的還是傳統的老套路。
話說回來,一個切身為員工謀福利的公司又怎么會把員工的幸福寄托在沒有合約限制的第三方身上呢?不愿意真正為員工謀福利的公司最終又會剩下多少呢?所以現階段的辦公室共享貨架模式只是一個偽需求罷了。
再回過頭來說,過猶不及,這段期間“瘋狂喝可樂”居然讓我對可樂產生的一絲厭惡,20多年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好吧,我現在真的很少喝了。偶爾走一走還是要堅持下去,即便不下樓,就在辦公室活動一下也好。
04
最后我要噴一下哦加哦,產品經理“心術不正”。理由有3:
- 共享貨架分為零食貨架和飲料箱,但不能混著買,買零食只能掃零食貨架的二維碼,買飲料只能掃飲料箱的二維碼。
- 多種特價優惠商品,一單只能買一樣,想把所有特價商品買一遍只能買一個付款一次,再掃碼準備買第二次,循環往復。
- 特價限購的商品不能參與滿減活動,為了湊單想以常規價格買都不行。如果對特價商品念念不忘,只能回頭再買了。
上述三個問題看起來都是很基礎的用戶體驗問題,一開始我也以為是他們的產品經理不走心,還跟補貨的小哥反饋建議。后來仔細一想發現這三個“用戶體驗問題”產生的最終結果都是相同的——用戶的掃碼次數和下單次數增加。明白了嗎?剛開始創業就愿意犧牲用戶體驗,通過消費用戶來獲取所謂的“漂亮數據”。所以我說他們產品經理心術不正。
(創業雖不易,但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講,還是希望你們能夠多走心。得用戶者得天下,而不是得資本者得天下)
最后曬一下在某APP匿名區看到的吐槽爆料。
企業的文化,以及員工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