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寶寶,我和你相隔半個中國啦,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你。尤其是在遇到搞不太定的狀況的時候,我會不自覺地想,如果寶寶在我身邊,會給我什么建議,會讓我如何去做?寶寶,雖然沒事就沒有聯系,你也沒有聯系我,但是我還是在想你,只是這種想念,也許更多的是對那種安穩而祥和的校園生活的想念,對回到數年來習慣的環境的渴求罷了,就像池魚到了大海,總會有段時間對這廣闊無所適從。
以前我總是喜歡把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分享給你聽,現在也是,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在一個叫晴悅的姑娘的生活里,看到的遺愿清單,也叫作“向死而生”的生活觀,盡管看起來,這不是一個吉利的話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話題。這個話題的前提其實是我們做研究時的第一步——假設。假設我們現在來到我們的90多歲,或者更近一點,來到了我們的五十歲吧,我們回顧自己的五十年生涯,有什么是值得自己欣慰的。假如你現在在我眼前,寶寶,我想我一定會把這個問題問與你,只要你不覺得煩悶。
可是盡管你現在杳無音信,我還是想告訴你,我的想法。
親愛的寶寶,你還記得,我們三十歲的約定嗎?我們約好要去日本,但是后來我們覺得日本也沒什么好去的,所以我們約定再去一次大西北,是不是?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這件事情。
親愛的寶寶,其實從我的二十五歲到五十歲,也只有短短二十五年的光陰了,二十五年,現在已然覺得時間匆匆,我想離開學校后,更是如此吧,所以更加要抓緊。假如我現在已經五十多歲,我會是什么樣子呢?只能通過最理想的想象了吧,假如我現在五十多歲,我想我最好是站在某個高山之巔,或者某片大海前,或者某個冰雪世界里,思考我前五十年所最值得的珍貴回憶,然后再走向下一個旅程。
一,五十多歲的我,已經做過某兩三個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我在人力資源管理這一塊的獨特心得讓我在業界能夠站在講臺的位子與大家分享,給很多公司帶去管理的心得和經驗,在我的指導和幫助下,很多年輕而有為的人,或者迷茫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人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來自于我對公司人力資源解決方案的提出和落地,來自于公司人力資源效能和整體業績、公司人文氛圍的改進;我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來自于我所幫助的人在職場和生活中的成長以及所獲得的收獲。
二,五十多歲的我,在自己博客和社區上分享每年去一個國家深度游的所見所聞所感,用最簡單的方式拍攝自己認為的大片,用照片和文字記錄生活同時也為他人打開一扇窗戶。出版了自己的三四本書籍,其中一本是關于自己的成長,家庭,里面一定會有你,還有我們;一本是自己的從業心得,包括了自己工作二十多年來的經驗與教訓;一本是關于自己在生活中,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如果還有可能,可能還有自己的攝影集,我會把它定位在用腳步丈量世界;還有幾本,是小說,關于我所見的人和事的反觀,也許有關于你和我之間友情的原本體……這些都是我想要寫下來的東西,并且僅以此來彌補我記性不好的短板。
三,五十多歲的我,有了自己的博士學位,在某幾所高校出席無償的講座,關于企業管理、關于人力資源管理、關于我所行走的那些地方,關于我自己的感悟,關于人生上半場的總結。
四,五十多歲的我,參加了很多的志愿活動,在工作的城市,在中國,在其他國家,我給孩子們送去溫暖,給老人,給需要社會每一個人關注和幫助的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以直接的方式或者間接的方式。財富越積累,向外的能量便越大。我在志愿活動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所在。
五,五十多歲的我,家中有兩位或者四位70到90歲的長輩,他們因為我的付出、成就、生活而開心,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安靜祥和而幸福,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之一,讓他們放心和開心。五十多歲的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出行的代步工具,也許還有自己領養來的孩子,還有一個相互體貼諒解的伴侶。
親愛的寶寶,你看,這就是我的臨終(臨中)遺言,復雜卻也簡單,微信大咖張良計說“決定自己人生質量的永遠不是年齡,而是自己的經歷”,剽悍一只貓呢,貓叔一直在筆耕不綴,在微信和飯團各種平臺上搞事情,但是這些都有意義,都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收獲,或者說給大家帶來了思考的方向。親愛的寶寶,生命總是那么短暫,以前總覺得等自己長大之后,要去做這樣那樣的事情,要去實現宏圖大志,這些其實都沒有問題。而真正帶來落差感的,是自己的努力其實還撐不起自己的理想。而另一個事實卻是,時間總是有限的,而且隨著自己年齡漸長,會變得越來越不夠用。當我們把自己的時間分配到某處,其實就是做下了一個選擇,現在逐漸明白,想要去做的事情,不是要等到長大以后,而是現在馬上就要去做并且堅持下去,如果你覺得它足夠重要的話。
比如我現在也會想,三五年內,買一臺屬于自己的蘋果筆記本,買一個屬于自己的專屬相機,買一臺屬于自己的代步工具,在家鄉首付下自己的房子,給爸爸媽媽期盼的生活,每年都出門旅行一次,每年至少一次志愿活動。每年能積累出一本幾十萬字的屬于自己的小冊子和一本年度的攝影集……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這些都是結果,而結果的前一個階段,是耐心地耕耘與開花,就是開始之后的堅持。
親愛的寶寶,即使我現在還是個學生一無所有,但是我感應到自己應該是自己的丹柯,要勇敢地舉起心中的那束火把,極力眺望森林之外更遠更廣闊的世界,即使赤腳行走,也要永不停息。我要去學習一些東西,作為我上路的行李,關系到自己內心的信念,為人處世的能力,交流溝通,英語、辦公技能、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沒人撐傘的日子里,要在勇敢做自己的道路上,在風雨中,奔跑著調整自己。為了讓自己的在五十歲之時能夠如此,親愛的寶寶,我要記住你對我的囑托“不要毛躁,做自己,做屬于20%中的人”。最后借用曾國潘冰鑒之中的話分享給寶寶“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時常回憶寶寶的專注與貼心,寶寶成人達己的心性和智慧靈動也令我時常感到有友如此,甚幸。相信寶寶和我都不會負了彼此對自己的心愿,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