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努力或者低效率地努力著。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去報一些課程,線上線下的訓練營,知乎live,得到和在行分答等平臺也火熱起來了。
然而相信很多人也體會到了和我 一樣的感受:越努力越焦慮,越努力越迷茫。那我們該怎么辦?
你需要安靜的獨處。就這么簡單。
這幾年來我越來越體會到,知道不做什么比盲目的去做要更為有益。在以前我迷茫焦慮的時候,我會下意識地去做些事情,比如讀書,看電影,玩游戲,吃東西,做愛,或者干脆去工作或者執行自己的計劃。然而我的焦慮卻有增無減。
直到我讀到了一本書,它徹底地改變了我的想法,這本書名叫《瓦爾登湖》,作者梭羅。其中有一個場景是梭羅在他的家門口坐了一整天,從日出到星光漫天??墒钦l又能說他什么都沒有做呢?
我們的意識是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甚至在睡覺的時候都會以夢的形式繼續流動。
當我們在迷茫的時候,往往是對未來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里走,不知道該做什么,這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對未來產生恐慌和焦慮。
基于這種焦慮和恐懼的驅使,會令我們本能的想要“做些什么”來緩解,掩蓋和逃避自己的焦慮。
有些人會選擇用工作、健身、看書等這些“上進”,“努力”的事情來掩蓋焦慮,他們會認為,當他們在看書,健身,工作的時候是在“變好”,于是就能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最起碼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的錯覺。
這樣他就能短暫性的有了一個方向和目標,他好像知道了自己該往哪走,于是就“暫時”不焦慮了。
有些人會選擇用毒品,性愛,網游等來麻痹自己,他會不斷地追求從這些事情上獲得快感,從而麻痹和忽略自己對未來的擔憂和焦慮。
總而言之,我們會拼命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來追逐,從而能夠確認自己的存在,不至于被未來的恐慌所吞噬。
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又好像是分裂的。
你一方面想追逐這個目標,另一方面又不想做這件事。或者是你今天給自己定了一個一周目標,周一和周二執行的很好,但是到了周三,忽然喪失了所有熱情,一點也不想去完成了。
那個想去達成目標的你就會很焦慮,很擔心。
但是這種焦慮往往不僅僅是由這一件你沒有去做的事情所引起的,更多的是因為你被一種“如果我以后都是這樣怎么辦”“我要是永遠像這樣沒法去行動了怎么辦”的更大的梗深層次的擔憂所引起的。
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尚未整合的自我沖突”。
應該有不少人都熟悉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結構理論。你的“本我”只貪圖享樂,追求當下的快樂,而沒有長遠的眼光與對現實的認識和分析。
而“超我”則是個英明神武的好人,他代表著社會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所以他總是和本我出現沖突。
“自我”是這二者的協調者和統籌者,他要盡力不讓二者沖突而是協作共進。
當你對未來迷茫時,你的深謀遠慮的超我就開始擔憂:以后怎么辦,要是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沒用的廢物被別人看不起怎么辦?以后吃不上飯怎么辦?
于是超我就提醒自我和本我要趕快想辦法做些什么。
但是本我手一擺:“想那么多干什么?來來來,讓我們喝完這杯,還有一杯,在喝完這杯,還有三杯...”
超我表示“喝你妹啊喝,都火燒眉毛了還喝喝喝喝!”然后你的超我和本我就掐起來了。
于是焦慮就因此產生了。
【無戒日更第3天】我迷茫焦慮了,該怎么辦?(1)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