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的歲月里,我一直活在“我知道自己不該這樣子但就是不知道我該怎樣活”的迷茫里。
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女生,在宿舍和教室之間獨來獨往,喜歡吃綜合樓一層的麻辣拌,喜歡讀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歡看gossip girl,喜歡定鬧鐘去qq農場偷菜,喜歡看美女發胖,喜歡靜止不動,我逃掉很多課,只為看宿舍的天花板,想的不是人生和宇宙,想的是過一會兒走500米去校外吃壽司,還是退而求其次去吃100米外的煎餅果子。
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人生是生產成績單的流水線,高考則是它的終點,當我以一本的成績跳下傳送帶,自認為身上被貼上“優等產品”的標簽,但我哪里知道,這樣的產品若沒有多元的渠道和銷售人員的伶牙俐齒,幾年后也是會被蒙上灰塵的。
大學里撲面而來的自由讓我失去了斗志:我既沒有興趣到學生會謀一席職位,又不想跟在老師后面做諂媚的跟班,我失去了在考試中爭第一的興趣,又不想周末坐一個小時的巴士到市區做家教,我沒有同寢女生半夜打手電筒背單詞發誓要拿下獎學金的韌勁兒,又沒有同班同學考日語二級商務英語等等一系列證書的執著。
我只是潛意識里瞧不上那種成績至上的功利主義,又覺得自己不能當個天天躺著的廢柴。于是我染了一頭金黃色的頭發,我認為它至少釋放了我一部分叛逆的天性。
那四年時間大概都是這樣度過的,除了對讀書和看電影這兩件事瘋子一般的著迷,我并沒有更多深刻的記憶。直到大四畢業,我還是一副迷茫的樣子,并且拜這迷茫所賜,我的成績并不優秀,我的簡歷一片空白,我多了一個大黃毛的江湖稱號,我胖且矮,別人是走進了光明的未來,我是滾進了新西蘭。
直到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見到了把我的人生觀價值觀重塑的人和事,我才明白,人生的流水線從沒有停止的時候。我們從一條成績的傳送帶上下來,有時必須跳上一條金錢的傳送帶,有時會跳上一條感情的傳送帶,無論你在哪條傳送帶上被貼上“優等產品”的標簽,你也無法得到一勞永逸的資格。
好像突然間,我的迷茫就終止了。社會是人生多么全面的展現,二十幾歲的迷茫,不是中止于“我想成為誰”的開竅,是來自“不想成為哪樣的人”的所見,我不想成為紙醉金迷的留學生,幾年后敗掉了家底灰頭土臉地回家去,我不想成為一事無成的女青年,只能靠嫁人顯示自己的價值,我不想成為斤斤計較的婦人,在金錢面前面目可憎……
最主要的是,我不想成為曾經的自己了,我不能再花大把時間看天花板了,畢竟我跳上了另一條流水線。
當你確定了不想成為誰,想成為誰的畫面才漸漸清晰起來。我想美,想瘦,想愛,想賺很多錢,想有自己的事業,想成為作家,想過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是走500米去校外吃壽司,還是退而求其次去吃100米外的煎餅果子”,這種問題再也難不倒我,我學會了煮飯,并且還有了夢想。
當我回想大學里的那四年,說自己不心疼那浪費的時間是假的,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大概還會那樣度過。
人在青春的最初,總是會選擇更容易的方式度過,也必定經歷一段“知道自己不該這樣子但就是不知道我該怎樣活”的時期,你也許愛吃,也許貪愛,也許抱著手機看一宿的肥皂劇,但你的迷茫恰恰證明了你對現狀的不滿,有一天它會把你帶到一個地方,在那里你所有的迷茫都不見了,你會一心一意完成對自己的定位。
而那時你不再懷念從前了,反正你愛過吃過玩過了。大學之后,每當我在賺錢和學習之間掙扎,把自己搞出三頭六臂,我就覺得,哇,又彌補了過去荒廢的時光,而直到現在,我還會時常變身成三頭六臂的猛獸,是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對眼前的每一分一秒都格外珍惜。
二十幾歲的迷茫,它并沒有那么糟糕,那是你在見過更廣闊的世界之前必經的階段。你可以貪玩,可以后退,你可以隨波逐流那么一小會兒,別害怕生命會因此陷入永久的下沉,我一路到了三十歲,也依舊能做個善良積極熱忱的大人。
二十幾歲的迷茫雖然不可怕,但你也可以從現在開始,問問自己,要跳上哪一條傳送帶,你不必選擇看起來最正確的那一條,也不必選擇人最多的那一條,去選擇你最喜歡的。別擔心當下的猶豫讓你落后于人,找對了方向,今后你會奔跑著去向你最愛的生活。
那之后,你要記得,去社會中,去世界里,去看看那些不同層面的人生,總有人過著你不想要的人生,也總有人過上了你想要的人生。也總有一瞬間擊中你,自此徹底結束了你的迷茫時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