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童年
文/笑看人生
書籍是我們的知心好友。當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膝上攤開一本書,聞著紙上散發著的油墨清香,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在我孤獨的時候,書籍陪伴著我,使我感到溫暖;在我傷心時,書籍使我感到快樂,讓我感覺世間的美好。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讀書就是學習,讀書也是充實,讀書是體味文化,讀書是回顧歷史,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讀書是思想的馳騁,讀書是與前人會心的交流,讀書是自我靈魂的感悟。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游理性世界,領略大自然風光,了解大自然奧秘,它能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
書,用它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求知的心田。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讀書讓我們能夠趕上時代的腳步,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可能就是因為童年沒有課外書的原因,長大后我喜歡看書,對文字有著非凡的熱愛和癡迷。每次路過書店時都會放慢腳步。進去看看。翻閱書的感覺就像我吃牛奶和面包一樣,那是一種美感享受。
每當看到女兒在看課外書的時候就特別羨慕?,F在孩子可真幸福,孩子想要什么家長都會滿足他們的,可是在我們小的時候,如果說有本課外書,那就像求一份奢侈品。
七歲上了小學,除了語文和數學書之外在沒有別的書了。就這兩本書,天天翻,天天看,她也是我上學時代的最好的伙伴。隨著年紀的增大和年級的增高,尤其是到了三年級,要學寫作文時,全班也沒有一本有課外書的,除了老師那里有幾本外,全校再找也不到了。
每當老師給我們讀書的時候,教室里一片寂靜,如果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清楚地聽到,同學們甚至都不敢呼吸,生怕聽不到老師的讀的內容。如果能把老師的書借來看一看,那是將會是莫大的榮幸。
沒有課外書的陪伴,只有認真讀每一科的書了,數學、品德、歷史、地理,尤其是語文書,那是每天不離手的,一句一句的讀,一頁一頁的讀,一篇一篇地讀。等一學期過完時,能把書讀的滾瓜爛熟,甚至哪一個字在哪頁都記得清清楚楚。
記得上五年級時哥哥已上初中了,有一個星期天他帶回來了一本書,我眼巴巴地看著他讀書,真是眼饞啊,可是人家還沒看完也不給我看,我求了半天他說看完讓我看,不過就半天了,他去學時要帶走的,當我接到書時,就找了個安靜的地方看,看著里面的內容,讀得津津有味,就像一個饑餓的孩子遇到美食一樣。
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著我,就這樣看著書忘記了時間,直到哥哥去學走找到了我。結果還被媽媽罵了一頓,看個啥書不干活不吃飯的。至今想起來記憶猶新?。?/p>
兒時的我們,為了能借到一本書,有時會跑很遠的路。那時交通沒有現在方便,客車很少,也不舍得錢,最多家里有個老式二八自己行車,可是那么大,還是到上初中才學會騎。為了借書會跑再遠的路也不怕,當借到了自己喜歡的書時,路上所有的辛苦勞累也會隨之煙消云散。當然,借到的書會小心翼翼、一絲不茍地讀著。有時會讀的深夜,直到把書看完才能安心的 睡覺。
沒有課外書的童年是枯燥乏味的童年,雖然有點酸楚,但那種經歷經歷讓我學會了吃苦,懂得了珍惜。我也很感謝那段不平凡的歲月,雖有缺憾甚至有點苦澀,但現在回想起來,涌上心頭更多的是可愛的童趣與童真、滿滿的幸福與甜蜜。
作者簡介:馬偉芍河南洛陽80后, 網名笑看人生,酷愛文學、詩歌 、散文,喜歡寫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