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想抱怨一下,
結果發現:
“我不小心活成了你,那曾經我最討厭的樣子”
首先,在這里我要鄭重感謝我的閨蜜群里的每一個真·閨蜜,
今天碼字之前,我選擇和她們聊了一會兒,
是她們扭轉了我的一些看法,改變了這篇文字的走向。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群情明事理的朋友,不然很容易陷入個人主觀里,糾結而無法得到解決。
而真正的朋友,不是站在你這邊順從你的意愿去一起指責你所不滿,
而是能通透的看到你的問題,并毫不猶豫的指出來,警示你,幫助你。
不得不承認,一開始我會玻璃心:我有委屈,而你們為何不幫我說話。
但只需片刻冷靜之后,便明白她們幫到的更多,令我醒悟令我進步。
所以,友誼當等同于有益,
真正的閨蜜不應僅僅是一群惺惺作態的塑料姐妹花。
我的父親喜歡“念叨”,即便20多年不再與之生活,
但這種記憶在這幾十年來一直不可消滅的伴隨著我——
“黃昏后不開燈的房間里,除了墻上的掛鐘在滴答滴答,
四周環繞的都是我爸的聲音,持續不斷,
令我內心無比煩躁,卻無法阻止他……”
在記憶中,在家居住的人生初期那十幾年,幾乎一直如此:
每周以來家里發生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大小事,我爸都會全部用紙張詳盡記錄下來,
到了周末的時候,一家人必須放下一切事務圍坐在桌邊,聽我爸開始一一分析并究其原因:
“這件事你沒做好,你為什么沒做好,你知道自己錯了嗎,錯在哪兒了,你為什么錯了,你要怎么改錯……”
從天亮,說到天黑,“會議”仿佛永遠不會結束,氣氛壓抑空氣凝滯,令人盼不到頭,直到晚飯時間……
不管事情解決不解決,飯總是要吃的。
終于開了燈,鍋碗瓢盆碰撞起來,屋里有了光,有了溫度,這個家才仿佛慢慢恢復了正常的狀態。
我爸要的解決,現在回想,其實很簡單,就是我肯認錯。
而那時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倔強無比,堅持不肯事事認錯,
不知道是青春期到了的叛逆,還是我真的不覺得自己有錯。
我總是企圖為自己辯解,然而辯解往往無效,最終情緒崩潰從辯解變成了嘶喊,引得我媽在一旁落淚不已,卻無能為力。
因為不管我媽在一旁怎么哭,怎么勸阻,
我爸只想看到我的認錯態度,
無奈,我的態度一直不端正。
事情本身對錯已經沒有什么可去探究的了,
最終每周末的談話,變成了我和我爸的精神博弈,
一個倔強的父親和一個倔強的女兒的精神博弈。
我試圖讓他的每一句話穿耳而過不留心中,
但實際上我又根本做不到。
于是我和我爸就這樣僵持、爭吵、冷戰,彼此別扭了十幾年,直到我考上大學,逃離了這個家。
逃得過上學的日子,逃不過寒暑假……
好在很快我就工作了。
因為想逃避他的“念叨”,我找借口工作繁忙,越來越少回家,就算過年必須回去,也僅僅呆到初三而已。
但只是短短幾天假期,我爸也是一定要抓緊時間,抽出至少半天時間來好好的“念叨”我。
直到有一年,我再也不肯回家了,連過年都不肯回了……
我嫁人了,如我所愿的嫁到了另一個城市。
因為有了新的家庭組合,至此我感覺自己完全獨立了,可以用一切堂而皇之的借口拒絕再回到那個生我養大我的家庭。
與此同時我還企圖一點點把我媽拉進我的生活,直到這幾年生了孩子,終于徹底把我媽留在了身邊。
甚至我有時候會恍惚,快不記得還有一個與我有極度親密血緣關系的人,在另一個城市,孤單老去。
2017年底,我們要搬家了,楊導進組拍攝,我一個人要操持家內外大小事務,
我媽一個人帶贈品,我怕她忙不過來,于是提出叫我爸來陪她。
這是從我考上大學至今20年,第一次再與我爸長期居住在一起了。
僅是短短兩個月,相比過去20年,已經很長很長很長了,長過離家后見面的總和。
這次扎扎實實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爸清晰的看到我生活的全部,與他固守了幾十年的世界觀已經完全不同了。
我們擁有的一切似乎是他此生無論如何不能企及的,而在他眼里我這個曾經頑劣不安的女兒,如今的能力所及也早已在他有限的想象之外了。
終于我從他不再自信滿滿“念叨”我的態度里,看到了他自感弱于我的真相,那一刻起我知道,他不再會有那種自信認為他全對,而我全錯了,
而在我眼中,他的過去“教育”我的一切,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大概是感覺到自己成為了生活中的“強者”,不知不覺中我開始挑剔他的種種,不停的找茬兒,揪住他一點點小問題不放,逼他認錯,逼他改錯,就像他小時候對待我一樣。
我想我爸是不樂意的,但是他卻沒什么辦法,因為在這個全然已經不屬于他的世界里我說什么似乎都對。
他開始誠惶誠恐,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不敢說,似乎說什么做什么都會犯錯,就算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過問我,即便如此,我依然會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不斷的強調他的一無是處。
直到有一天因為他說了一句我認為他不該說的話,我又狠狠的把他數落了一番,終于這次他沒忍住,爆發了,
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被他的女兒氣的言語哽咽,
他說想不明白為何一把歲數的卻要受自己的女兒的氣,他覺得這樣的生活里自己太委屈。
他立刻收拾行李跟我媽表示自己想要離開,要回家,不想繼續留下來受我的氣了。
我本以為終于看到了我爸憋屈的樣子,自己應該有一種報復的快感。
因為他被我不斷的數落直到想逃離這個家,像極了當初的我。
我想他這次終于能因此認識到自己在我的人生初期十幾年都對我做了些什么,后悔莫及。
但實際上并不,我總感覺哪里不對,這也許并不是我要的結果,因為看到現在這一切,我的內心并不是愉悅的。
于是今晨我來到我的閨蜜群,我說出了自己最近這段心態的扭曲,
本意,我當然是會希望她們能安慰我,讓我原諒我爸過去對我的“念叨”,盡快走出來。
會撫慰我內心中那個“童年的我”,那個我自認受到一生不可療愈的傷害的“我”。
然而她們卻說:
“如今你做的這一切,你已經像極了你的父親。”
“你這樣做,并不能讓他意識到他之前的問題,反而你變成了他。”
“你明明和他很像,但你卻不肯承認,其實你已經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你憎恨他不斷的抱怨,而今你就在無盡的抱怨。”
“記憶是你自己的,你想讓它痛它就是痛的,你覺得無所謂它就無所謂。”
“你總是揪著自己難過的心情不放,一點又一點的重播,能好受嗎?”
“身邊擁有那么多,應該看到的是遠方,人生的每段經歷都是成就你的階梯……”
誠實的說,一開始閨蜜們你一句我一句,看得我胸口微堵,鼻子漸酸,
我知道自己有錯,但我不肯承認罷了,
我最初到群里找大家,只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撫慰和哄勸,無非就是想說服自己的不承認是因為我真的受了太多委屈,受過太多傷害,如今做什么都是有理罷了。
然而,沒想到我結交的是一群太明事理的女人,
她們居然毫無憐憫的戳破我心中僅存的那一點點僥幸。
一上午光景,無非人生中的一個轉瞬,
能讓我心中的郁結就此得以疏散,使整個人生觀扭轉,這完全不可能。
如果此刻我就說自己懂了,馬上立誓能改變,不再記恨我爸,不再牽扯過去,那肯定是假的,是虛偽的,是敷衍的,是表演的。
但是,看大家真心所說,我倒是真的決定了一件事:
暫時先放下我那無謂的報復,挽留我爸在我媽身邊多待一段時間,
一來,我希望我媽能獲得自己丈夫的陪伴;
二來,我將努力減少指責和埋怨,不能好好溝通,就少說或者不說,嘗試改變與他相處的態度。
我真心想給自己一個改變機會,
既然,我不想變成我爸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