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Henry媽媽
中國的數學教育素來以大量的練習和題海戰術著稱,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BBC曾跟蹤記錄了一次中英教育實驗,結果就是英國開始引進中國上海的數學教材。
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Nick Gibbs對英國教育出版商的教材提出批評,要求他們借鑒上海、新加坡和芬蘭的高質量教材。
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在數學方面排名第一,英國則排在第26位。柯林斯出版社決定引進"上海數學"系列教材,涵蓋英國1-11年級的全部課程體系。
教材在塑造國民性格和一代代人的思維方面,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許多應試的學生來說,教材提供的知識就是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未來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如同認知圖示有兩面性,教材提供的知識更有其局限性。所以,借鑒一下國外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打開視野和思路,也是一種跳出思維桎梏的有益嘗試。
現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已經要求一分鐘以內算上百道10以內加減法了,可是對于數本身的理解,對于數學如何應用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似乎與國外倡導的理念還是有些差距。Henry在這個階段學習數學加減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理解5以內的數字,二是理解10以內的,三是10以上的。
5歲以前,對于數字就是機械的記憶,加減法純粹就是像背古詩一樣,沒有理解數的意義。5歲以后,通過數數,對數進行分解,對10以內的數字的運算比較熟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7+2,他一定要用7+1+1分開來計算,說明他開始理解單個數的累積,理解加法的意義,但是又摒棄了將學會的運算轉化為記憶加快速度,而且,對10以上以及10+20這樣的整十位數運算,還不得要領。
我們現在覺得10進制多么簡單啊,似乎理所當然,但就是0這個數字的誕生,都是人類認知歷史上的巨大飛躍,此問題以后想寫專門的文章來討論,此處不展開。
為了讓Henry更好地理解數學里的一些概念,能夠不枯燥且有趣,找到了一個國外的網站:http://www.amathsdictionaryforkids.com,里面有很多適合兒童學習的數學概念,非常有趣,而且很系統,比如如何理解個位、十位、百位,用動態的小方塊做累積:
又比如理解初級的代數的概念,Henry自己完全可以理解,而且都做對了哦。
再比如,垂直柱狀圖,既可以學習顏色的英文,又可以通過輸入數字,理解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將數量可視化,非常鮮活有趣。
還有數組,對于理解乘除法是不是很有用。
里面的參數都可以變化,通過改變參數,圖形也會隨之改變,加深印象。
看過很多國外的書、國外的網站和教育方法,覺得很有必要記錄下來,讓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做有益的補充,畢竟,父母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更好,如果再宏大一點,讓整個社會和人類朝著更優的方向進化。
END
一個熱衷認知科學的媽媽,想要記錄下孩子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分享全球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