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章節
推薦作品:風云際會
白廳大街
從大本鐘到特拉法爾加廣場之間就是著名的白廳大街。由于剛才在旅游大巴上看得很匆忙,所以我們決定順著白廳大街往回走,重新回顧英倫文化。
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門前聚集著一群人,他們大多是來照相的,不是想象中的示威人群(來時聽說由于英國脫歐,導致英鎊匯率大跌,引起廣大民眾的不滿)。
還有一個中國老年旅行團也在這里,只聽得耳邊回響著一句熟悉的話語:“就在10號門牌前照相,趕快一點。”由此想起國人的照相習慣,不論到哪里,都要先在火車站前照張相,必須要顯示出××站的字樣,以示自己到過這里。
馬路對面有幾尊人物塑像,其中就有曾戰勝過德國戰神隆美爾的蒙哥馬利,他的前面有三個玫瑰花環和一個罌粟花環。
在歐美地區,罌粟花具有犧牲、愛、尊重和懷念的意義。所以在很多戰爭紀念碑前,都裝飾有罌粟花。
白廳街的街道中心有五六尊塑像,它們排成一長溜,代表著英國的不同歷史時期。我們經過的第一個就是勝利紀念碑,每年的二戰勝利日,在這里都將會有很隆重的紀念儀式。
“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紀念碑,與勝利紀念碑相呼應,由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揭幕。整座紀念碑上環繞著17件獨立的女士衣裝和制服,象征著二戰時期由女性承擔的上百種工作。
碑文沿用了戰時配給證上的特有字型,翻譯成中文是“二戰中的女神”。在此我真心認為,還是用具有千年文明傳承的中文表述較為傳神。
海軍部舊址(現在是皇家騎兵訓練場)前有皇家騎兵站崗,熊皮帽,藍禮服,金綬帶。左邊是俊男騎士。
右邊是美女,巾幗不讓須眉。可隨意與他們合影留念。
在他們中間有一個荷槍實彈的現代衛兵,就和國會大廳前的一樣。我突發奇想要和他合影,他卻顯得非常緊張,一直說“No”和“Sorry”。好像很怕我的樣子。原來禮儀兵可隨意合影,而真正意義上的衛兵是不能照相的。
海軍部舊址的海關大鐘。曾幾何時,稱霸世界的英國皇家海軍每作出一項重要決定的時候,這座鐘都要被敲響。
就在177年前,隨著海關大鐘的轟鳴,英帝國決定對中國的清政府發動“鴉片戰爭”。
街頭時尚
走在白廳大街,滿眼都是西洋版“九紋龍”。
白人多以紋身為美,兩臂和脖子上的花紋絢麗多彩,估計身上也很漂亮,只是看不見,很有我們的唐宋之風。不只是圖畫,紋字的也不在少數。有一個美女的右肩上,就紋有兩個漢字——天使。至于有沒有“精忠報國”或“監獄地圖”之類的就不得而知了。
白人女子不只是紋身,她們大多會在鼻子的周圍扎幾個洞,穿以圓環或小釘。有那么幾個還把圓環穿在了兩個鼻孔之間,以我的理解,她們的圖騰可能是牛。
按照流行循環的原理,今年“乞丐褲”又流行回來了。滿街都是破褲子,越爛越好,只開一個口子都不好意思上街。估計口子開得越多,越能顯示地位尊貴——“丐幫N開長老”。三妹也穿了一條開了七道口的褲子,我懷疑她是怎么穿上的。
媳婦還告訴我,在我們那里的服裝城,今年也買的全是乞丐褲。看來我真的是老了,太跟不上潮流了。原來今年全球流行“憶苦思甜”。
街頭的黑人也很多,女士們大多梳著“美杜莎”式發型。如果說這是她們的標準發型,或許也不為過。
目錄
下一章節
推薦作品:風云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