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1. 利益共同體:這類人的目標非常明確,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跟你(老板)創業的,錢到位了,什么都好說,若錢不到位,立刻走人或狀態出現問題。
應對措施:管理此類員工必須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滿足其利益的同時,提出工作要求,完成的好時加以激勵,完成的不好時,給予輔導,最終往事業共同體上引。
2. 事業共同體:愿意犧牲自己的短期利益來獲得長期的回報。這類員工在工作時老板不會擔心其工作狀態,因為牽扯到犧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此類員工在此階段會把所有精力用在工作上。
應對措施:此類員工在工作中屬于比較忠心型,老板可不用懷疑其工作狀態。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忠心的員工能力不一定能跟上,這就需要老板有所宿舍,是要忠心還是要能力。
3. 命運共同體:與老板一起創業的員工。與企業榮辱與共。很多企業邀請員工一起入股,一起創業,其實老板是從這個結果中測試員工屬于哪個共同體,然后對其不同管理。
應對措施:多跟命運共同體的員工交流,溝通企業未來的方向和當下遇到的挑戰。如此,命運共同體的員工因受到重視,可能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總結,不同階段用不用管理模式,這三種共同體各有利弊,應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