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之道 ? ? ? ? ? ? ? ? ? ? ? ? ? ? ? ?
——會議之后冷思考 ?
2099年早春某日,蘑菇云小學的教務處發了通知,要召開周末拓展活動專題會議。上周的雙休日剛剛組織了周末學科拓展活動,校長在巡查中發現,在課程管理上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的接送涉及安全自護;比如有學生把零食帶進了教室涉及環保自理;再比如有老師混課放羊涉及教學規范,等等。
強化管理,規范行為,提升效能……整個管理層都認可有開專題會的必要,可以通過會議提提要求,統一思想。 ? ?
上午10:40左右,學校領導及任課老師陸陸續續到了。說陸陸續續,是指參會人員到得不齊。雖然通知上講的是四至六年級所有涉及該項課程的老師,還有年級負責人必須與會,但是,實際上根本做不到。因為涉及面太廣,從干部到老師大概有四五十人之眾。周末拓展課程,涉及到語數英音體美科信,幾乎所有學科的老師。教務課通知所有人員盡量調課參會,但具體到個別老師,課程根本調不了。所以,當天,肯定有好多老師缺會。 ? ?
盡管如此,10:45左右,校長還是踏上講臺,開始了講話。校長從開展學科拓展活動的意義、背景講起,講到如何與校外的培訓中心斗智斗智,如何為老師們謀取福利。又講到運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應該怎樣履行上下課交接;如怎樣強化學生的文明規范;如老師們應該怎樣發揮高度的責任感備好課、上好課,作好課后反饋,等等。
校長口若懸河,一口氣講了30多分鐘。校長激情澎湃、肆意汪洋,下面的老師卻聽得趣味索然。有些人開始玩手機、看微信,有些人開始竊竊私語。
這時候校長話鋒一轉,講到了上課津貼的發放。如班級建制必須達到的人數,質量獎,留生獎,等等。
這個話題一拋出,老師們的眼睛馬上發亮了,大家熱情高漲。臺上臺下,如相機焦距一下子對準,老師們開始連珠炮似的發問。 ?
“教師的子女要不要算進班級人頭去——15人才能成班? ? ?
“基數以外,為什么每增加一個人只獎五元,每流失一個人卻要扣15元。獎與罰也太不合理了吧!
? “招生獎、留生獎到底是算在班主任的身上,還是算在授課老師的身上?” ? ? …… ? ?
會議走向嚴重偏離航向,超出了校長的想象,更超出整個管理團隊的想象。因為上周才試運行,周末拓展活動初具規模,具體參與人次極不穩定,費用暫未收取,成本與津貼發放還沒有嚴格測算,情況還不明朗,津貼發放方案未定。所以,針對老師們的提問,校長沒有心理準備,思維跟不上,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只能是模糊性的敷衍。
——“到時候視情況而定吧!” ? ?
熱烈的爭辯正酣,大家談興正濃,但是,上午放學的鈴聲已經打響。大家只能匆匆起身,趕快放學去。
在草草散場的時候,教務主任對校長說了一句話: ? ?
“看來,老師們最關注還是拓展課上,自己能拿到多少錢?” ? ?
“蠻好呀!說明老師們進入狀態了。”校長心滿意足地回應。 ?
? “會開成這個樣子還叫好呀!”一位年級主任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校長,站在旁邊不識時務地接了一句。 ?
? 校長夾起會議記錄,一言不發,悻悻離去。 ? ?
會議用時40分鐘。整個會議都是校長在唱獨角戲,他既是會議主持,也是會議惟一的主講人。
他的講話內容非常全面:校內外形勢、活動要求、個人主觀愿望、做人的原則、各方利益訴求等等,全面涵蓋,信息量超大,但是卻沒有典型案例,沒有數據分析,沒有事實來源。乍一聽,似乎要提的要求,要注意的事項全部囊括了,但是細細想來,這個會分明開得大而空泛。有關拓展營活動,竟沒有一個地方講得是具體、透徹,能夠讓人信服,能夠讓人記住的。 ?
這位校長是天才的演說家,精力充沛,凡事“嚴”字當頭,工作上有一股狠勁。但是,畢竟六十開外,真應了那句老話——樹多根多,人老話多。一發揮起來就剎不住車,輕而易舉就把一堂課的開會時間耗損殆盡。當然,會議霸場其實是他的工作常態。
這個會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既不像常規管理促進會,也不像津貼發放專題調研會、聽證會,后面倒像座談會、茶話會。
整個會議沒有得出任何結論,也沒有達成什么共識。對拓展課程后期的工作,也看不出任何方向性指引,或者實操層面的標準、要求。 ?
如何做學校高層、中層,如何推進科學管理?那位多話的這位年級主任,在會議結束之后,一直在內心苦苦思索。就他的理解而言,所謂管理,就是“管控”與“梳理”。當然,“管理”二字還應該有所側重,即三分“管”七分“理”。凡事都重一個“理”字。“理”是疏導、梳理、理清,包括各種矛盾、沖突在萌芽狀態的時候,能盡快發現,能積極的干預。即把各種人際關系理順,積極調控事物,使其始終朝著正態方向發展。
作為管理者,最關鍵的合理地調配各方資源,激發每一個人的潛能,激發積極性,推進工作不斷良性地發展,讓效益最大化。管理者——校長的身邊要有一群追隨者! ? ?
就事論事,具體而言,這個會議怎樣開才好(組織形式),開成什么樣子(結果)才算好,在年級主任看來,那是應該理性思考一番的。 ? ?
首先,為什么要開這個會,開這個會要達成什么目的?這個主干問題一定要明確。
站在科學的角度審視,會議的目標定位最為重要,是應該首當其沖思考的。
其次,就要是達成目標的路徑,如參會對象、會議時間、主持人、主講人選、主講人主講內容、研討方式等等,都要提前認真設計。 ? ?
如果不講科學,不講方法,很有可能愿非所想,就很難達到預想中的結果。
換位思考,這個會議如果換作自己召集、發起。又該如何設計呢?他內心的回答是:
首先,我要考慮的當然是會議目的。——如果是就上周試運行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剖析并解決,那就要開“常規管理促進會”;如果就津貼發放方案進行調研,那就開津貼發放專題調研會、論證會。
會議內容不同,預期結果不同,會議參與對象、組織形式當然也就不同。反正不能胡子頭發一把抓。
年級主任就實操層面,進一步展開思考:
會議一設計
會議主題:如何強化、完善周末拓展課程過程管理
參會對象:校長,教務處與德育處全體成員(因為“兩處”所有人員,參與該課程的常態管理),四—六年級級主任,四—六年級語數英備課組長(課程實施中的骨干老師),參會人員不超過15人。
主持人:校長或教務主任
發言人預設:校長、“兩處”主任、三位年級主任、骨干代表兩人
會議流程:
一、校長——引言明題。? ? ? ?
二、教務主任——重點就教師層面,講課程管理思路,巡查中發現的現象,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校對課程管理的思考……? ? ? ? ?
三、德育主任——重點就學生層面,談應遵守的常規規范。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有:某些班級沒有建立花名冊信息;一部分學生上完課四處游蕩,沒有家長來接,任課教師沒有履行交接手續,學生安全可虞;學生行為不文明:帶零食進教室,破壞環境;課間時出現管理真空,有學生四處串教室,有學生破壞公物——踢爛消防指示牌,等等。
德育主任要講清安全、環保等常規規范的重要意義,學校管理制度所規定達到的標準。
四、年級主任——原因分析,改進措施。
五、骨干代表——糾錯實操層面要面臨的實際困難。
六、校長——進一步強調、補充,形成決議,作表態發言。
(備注:此會開過之后,年級層面再開一次專題會,年級主任負責傳達這次會議精神)
會議二 設計
主? ? 題:津貼發放方案調研會(論證會)。
參會對象:校長、教務主任、德育主任、年級主任、四—六年級與本課程相關的任課老師。
主? 持? 人:德育主任
發言人預設:校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代表、班主任代表、學科教師代表
會議流程:
一、教務主任開言明題,宣讀學校草擬的《周末拓展課程津貼發放方案》
二、年級組自由討論,形成主要觀點,并整理要闡述的依據、理由。
三、不同層面的代表發言。
四、校長復議、總結,形成最終定論、決議。 ?
(備注:1.開會時間定在人人都能參加的中午,要充分考慮與會人員調課困難因素,能保證所通知到的人員全體參加;2.如果最終不能形成決議,則會后給出相應的思考、沉淀時間與空間,找準契機組織第二次研討會。) ? ?
當然,無論是會議一,還是會議二,在組織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羅伯特議事規則》中的基本原則:
如“討論內容一定要明確”——先動議后討論,無動議不討論。
如“發言完整原則”——“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 ? ?
如“限時限次原則”——每人每次發言的時間有限制(比如約定不得超過3分鐘);每人對同一動議的發言次數也有限制(比如約定不得超過2次)。
如“多數裁決原則”——(在簡單多數通過的情況下)動議的通過要求“贊成方”的票數嚴格多于“反對方”的票數(平局即沒通過)。棄權者不計入有效票。
……
縱觀其上,《羅伯特議事規則》,其基本精神是非常簡約清晰的,大致來說有五項:即權利公正、充分討論、一時一件、一事一議、多數裁決。
《羅伯特議事規則》中的議事精神彰顯著現代文明,它凸顯出三大特點:
其一,約定性,即規則明示在前,對事不對人;
其二,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來解決的絕不無端拔高和指控;
其三,價值中性,旨在凝聚組織認同,提高運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過文明議事來說服、辯論、妥協,從而形成有效果的行動。
這么好的現代管理手段,具備極強的科學性、先進性,但是,卻沒有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真是遺憾的事。年級主任究其成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 ?
其一,官本位思想作祟。單位的某些一把手,工作久了,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官僚作風。很難下沉到最基層,去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有些一把忌憚下屬或員工懷疑他,擔心自己話語權不重,威信不高,位子不穩。所以,在他的骨子里,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重要,牢牢掌控話語權最重要!? ?
其二,家長作風氣作怪。校長是50年代出生的老干部,很少感受過新式思想的洗禮。或許,在他的大腦里,壓根沒有“民主”意識。其稟性早已形成,其觀念早就固化。“我是老大,我說了算。”嚴以立威,習而不察!
其三,專制最見效果。“不要沒完沒了的討論,就這樣定了。”——民主討論,集思廣議,固然好,但是,費時費力,各方面的成本是較高的,哪有一個人拍腦袋來得爽快!
當然,這位校長是體制內退休后返聘的干部,年齡大了,耽于學習,雖然思想觀念有時代的局限性,工作作風有時難免表現出簡單粗暴。但是,也算是一位扎扎實實的實干家、工作狂。他每天14、15小時蹲在學校,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上對老板忠誠,對下屬員工有時也能盡體恤之意。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啊,真讓自己當了校長,工作未必有他老人家做得好呢!真讓自己扮演校長角色,會不會也沾染一身‘官’,也變得驕橫跋扈呢?畢竟,是人都會有缺陷,自己并不完美……”
這時候,級主任心里后悔起來:
"為什么要那樣頂撞校長、冒犯校長呢,自己算哪根蔥呀!
——“會開成這個樣子還叫好呀!”,只這一句話,把兀自陶醉的校長搞得難堪、尷尬……
“良言順耳利于行。”——“即使發現領導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也應該找合適的時機,跟領導小心的提出、探討,才對呀!”
——這位年級主任的心里,如撥浪鼓般,反復懊惱著……
2019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