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看完江南的《此間的少年》,一如既往地看到了新的觸動心靈的語句,有了新的感觸。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三,那時面臨著高考,這本書算是忙碌學習中的調味品,那時對書中最感興趣的就是“汴大”(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北大)。那時候的我努力找尋刻苦學習的動力,找尋阻擋自己停下腳步的理由,因此更多看到的是書中充滿樂趣的“大學”。第二次讀,是在高考完的暑假,此刻已經沒有了對“汴大”的憧憬(主要原因是,分數出來,一切已成定局)。此時,我的心中懷有著對未知的恐懼,離開早已適應的中學生活,去往一個未知的大學,我不知道在大學里會遇到什么樣的同學,擔憂會遇到彼此看不順眼的室友,懷疑自己是否能適應老師的教學習慣……因此,在書中更多的是看書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大學生活、經歷,甚至還會揪其細微的“心里歷程”,從而看出我的“未知”,擺脫對其的恐懼。第三次讀,便是大二的寒假了,此次震撼我的一句話是:“沒有人希望被關在籠子里——問題是,給你一片沒有邊際的天空,你是不是真的敢要?”此刻的我處于迷茫期,思考考研與直接就業的利弊關系,糾結于各種“證”的重要次序,忐忑于步入社會的境遇……總之,一本好書是可以使讀者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心態、以不同的角度來得到不同的啟發的。
? ? ? 這本書的魅力之處就是它塑造了多個充滿自我特色主人公,沒有誰是閃著獨特光芒的男女主角;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己;沒有誰是誰的附屬品。我們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曾經或現在的影子,從蒙古大草原來到北京上學的老實糙漢子郭靖;機靈古怪,從小被很酷很酷的父親養大的小公主黃蓉;聰明,卻像壓根兒沒想站起來的阿斗,吊兒郎當但活的很自在的楊康;因喜歡上一個不平凡的人,而努力變優秀的文靜女孩穆念慈;大大咧咧,雷厲風行與女性魅力并存的康敏;體育健將卻因情感反應遲鈍,錯失一個好女孩的喬峰;平時調皮,在喜歡的人面前淑女的阿朱;憤青,一度迷茫,努力在大學中找尋自己位置的尷尬班長令狐沖;風流倜儻,審美區別于一般邋遢男生的公子歐陽克;刻苦念書最終取得出國交換生名額的林平之;以俞敏洪為原型的苦苦不得志的輔導員朱聰……
? ? ? ?在整篇文章的感情線中,郭靖與黃蓉是最不讓人傷神的。而我對于喬峰對已成過往云煙的人和事,再去做毫無意義追尋的這個選擇一度不滿,康敏已為人婦,而阿朱還在苦苦戀著你,何苦再去選擇康敏的公司,這樣的選擇可能對阿朱、對康敏、甚至對曾經隊友馬大元都會造成傷害。楊康和穆念慈,是最讓我揪心的,我一度不甘心于楊康和穆念慈的故事在書中就那樣落幕。我一廂情愿的認為書中落幕并不是他們故事的真正結尾,所以我會幼稚的分析楊康和穆念慈的性格,從而判斷他們兩人最終會不會修成正果。我以前認真思索過楊康是否也喜歡穆念慈,從文中苦苦抓字眼來證明我更希望的答案,楊康狠狠砸向段譽的枕頭,楊康鎖起來的藍色日記本,楊康的百無聊賴,楊康的思緒飄蕩……但最終的最終,他們過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擁有自己的思想,又豈是可以我個人單單憑借他人寫的薄薄的一本書去猜測的。也以此來停下我因落幕不符合“自我期待”的肆意妄為的猜測。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