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于“相親價目表”的新聞活躍在各大信息平臺,內容大致看來其實和幾年前有過的相關現(xiàn)象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公園里,大爺大媽們?yōu)樽约旱膬号嘤H。而這次之所以能夠再一次引發(fā)媒體和公眾的關注,是因為所列的條件更加的具體而嚴苛,于是也就產生了所謂的“相親價目表”。
之前所報道的那些硬性條件依舊存在,例如對身高、學歷、外貌等方面的要求,“身高180”“碩士學歷”“面容姣好”等寫在大爺大媽們手里牌子上的詞語,無疑成了妥妥的加分項。
而那些增加的“項目”,近乎是明碼標價的風格讓“相親”真的成了“價目表”:年薪50萬以上的大于年薪50萬以下的,西城海淀等城區(qū)的大于房山通州等郊區(qū)的,甚至還有一個奪人眼球的提法:“京籍”大于“京戶”,一位老大爺還解釋道,雖然都有戶口,但二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就像是當年鑲黃旗和正黃旗的差別。
這樣的說法仿佛就像古時候歐洲的貴族們堅持不與平民通婚,生怕外族階層破壞了他們高貴的血統(tǒng)一般。很多人都會將這話當成笑談,但細細想來卻周全得讓人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那些經過奮斗終于拿到戶口的“京戶”們,雖然也成了“新北京人”,也享受著同樣的政策和福利,但是畢竟他們的身后還是帶著小城市的背景,方言、眼界、生活習慣等一系列的標簽分分鐘將他們和真正的土著北京人區(qū)分開來,“京籍”們的童年,是在科技館天文館博物館里度過的,而“京戶”們的童年,遠遠沒有這樣的資源。那種從小生長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塑造和影響,讓從小城市走出來的“京戶”們很難比肩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京籍”們。
所以,單純從價值論的角度,那些羅列在“相親價目表”上看似有些扎眼的條件,似乎也變得有理有據。
哪有什么你情我愿,不過是勢均力敵罷了
沒事看了兩眼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便由衷地佩服亦舒獨到的眼力,那么久之前寫的作品,放在當下依舊掐中了時代的熱點。一心只知道“買買買”的家庭主婦羅子君本以為可以安枕無憂地當一輩子闊太太,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卻敗給了一個相貌年齡衣品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凌玲。在很多人都異口同聲地聲討小三的時候,凌玲戰(zhàn)勝羅子君的原因,是也是也值得思考?
當然,有人會將凌玲的勝利歸結為心機,但如果僅靠心機,她連辦公室那些年輕小姑娘都斗不過。陳俊生之所以會傾心于她,看重的更多的,也許是她一步一步從零開始的努力。而相比之下,相貌、年齡、衣品都勝她一籌的子君卻越來越貪圖安逸、不求上進。雖然陳俊生見異思遷、拋棄發(fā)妻的行為實屬渣男,但不思進取的子君也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
當被拋棄了的子君哭著說俊生說過會養(yǎng)她愛她的時候,似乎所有的謎底也就解開了。在荷爾蒙的慫恿下,愛的死去活來的兩個人自然會愛情至上,可是時間久了,婚姻中更多的需要的是匹配,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伴侶在生活生和思想上都沒有辦法及時追隨你的腳步的時候,曾經的你情我愿也許真的會敗給勢均力敵。
而那些坐在樹蔭里拿著扇子為兒女的終身大事“明碼標價”的大爺大媽們,心里也有一把勢均力敵的秤。身為過來人的他們也許會告訴曾經固執(zhí)或依舊固執(zhí)的兒女們,愛情不能當飯吃,還是要找一個各方面條件和你匹配的。
這樣的觀念,如今不僅僅存在于老一代的意識里,適齡青年也在愛情面前冷靜客觀。很多人帶著很強的目的性,清晰地將自己所擁有的籌碼,例如薪資、戶口等條件盤算一清,然后分門別類開始尋找那個能和自己相加出最大值的對象。
你是拆二代,卻學歷低,我雖是外地人,但卻畢業(yè)名校,我們的愛情,在勢均力敵中也變得不是那么不般配;
你有戶口,卻工資少,我雖沒有戶口,但月薪高,我們的愛情,在勢均力敵中也變得不是那么不般配;
你生在城市,卻相貌平平,我雖來自農村,但模樣出眾,我們的愛情,在勢均力敵中也變得不是那么不般配。
所以,“相親價目表”之所以能夠存在,背后所支撐的,也許并不是你情我愿,而是勢均力敵。
雖然愛情被標了價,但別忘了你還有愛的能力
朋友小麗,是一個標準的“京戶”。從小城市一步一步走到帝都的她無疑是優(yōu)秀的,畢業(yè)名校,工作體面,個人條件也不錯。她有一個和她一起從老家拼出來的男友,同樣優(yōu)秀同樣奮進,兩個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可是,最終為小麗戴上婚戒的,是另一個男人。
當初小麗和他男朋友本來已經開始為了結婚而買房子了,可是也正是因為房子,讓小麗最終和男友分了手。帝都動輒幾百萬的房價,需要雙方父母拿出所有的積蓄,他們兩個人還要背上上百萬的房貸。用小麗自己的話來說,當時的她看不見任何希望,她不想讓父母還為自己如此付出,她更不想將每天一睜眼就背著房貸的日子過上幾十年。
因為害怕那樣的后半生,小麗和他的男友分手了。
后來,她遇見了現(xiàn)在的丈夫,他是北京本地人,也很優(yōu)秀,于是,幸運的小麗幸福地穿上了婚紗,從此再也不用為房子而擔憂。
對此,有人說小麗嫌貧愛富,為了物質拋棄了愛情,小麗對此卻不以為然:“我父母對我十幾年的教育投資,以及我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奮斗,不是為了和他來還房貸的。再說了,誰說我和我現(xiàn)在的老公就沒有愛情?當初我也是因為欣賞他的才能才和他開始的,只是恰巧他又有不錯的經濟基礎。很多時候,愛情與物質并不矛盾,很多擁有物質的人同樣可以給你愛情。就好比你去買水果,國產葡萄和進口葡萄你都愛吃,可是囊中羞澀的你卻一直只買國產葡萄。但是突然有一天,進口葡萄降到和國產葡萄一個價格,而味美多汁的特點無疑讓你心動,所以,你有理由也有資格選擇更好的。”
我從不懷疑小麗對她前男友的真心,也從不懷疑小麗對她現(xiàn)在丈夫的深情。她那種為了對得起自己多年來的努力、為了讓自己更幸福的選擇無可厚非。看著她在朋友圈發(fā)的婚紗照,年輕的臉上全是幸福,想必這里面有她最想要的生活,當然,也有她最想要的愛情。
而同學小穎卻有著另一種的選擇。
很多方面,小穎和小麗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一路努力地從小地方來到了大城市,都是優(yōu)秀而獨立的女孩子,甚至她們的男朋友也都有著相似的處境。唯一不同的是,小穎沒有離開男友,而是背上了三十年的房貸。
也曾經有人說她這樣是苦了自己,后半生全是為了房子而活,甚至還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讓她去走小麗的路,將小麗的“葡萄理論”說給了她聽。
性格溫柔的小穎對于這樣的聲音,總是會淺淺地笑笑:“我沒有小麗那樣的運氣,降價打折的機會,不是人人都會碰到的,那都是命,而對于命這種東西,向來是沒法攀比的。”
好事者還沒來得及再說些什么,小穎又接著說:“當然,你也不要以為我是多么地為了愛情不顧物質,我只是想讓我們未來的房子也有我的一部分,我和他共同還著房貸,我用我自己的能力和經濟為這個家做著貢獻,而由之帶來的,是平等與平權。如果這個房子完全是公婆和丈夫的資產,我終究有一種人在屋檐下的悲觀,但現(xiàn)在,房子有我的一半,我不用看人臉色,我可以接來我的父母,讓他們也看看大城市的繁華,讓他們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一向溫婉的小穎,此番話讓所有的人都閉嘴了。雖然還著房貸的她很辛苦,但辛苦還是沒有辜負她的堅持。看著她在朋友圈分享的和父母在新房里包餃子的照片,熱氣騰騰中,一定有她最想要的平等感和煙火氣,當然,也有她最想要的愛情。
的確,在當下很多的情況中,愛情不得已地被標了價,每個人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自然也會計算多少,衡量得失,但在盤盤算算與加加減減中,唯一不要妥協(xié)的,便是即使被迫去面對愛的價目時,也要依然牢握在手的,愛的能力。
這樣的能力,為了擁有更好生活狀態(tài)的小麗有,為了擁有更多自主權利的小穎有,當然,你同樣也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