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成為你自己,你就去柏林。
柏林自由包容,不怕你的各種折騰,哪怕你是個怪物;柏林生活節奏緩慢,讓你有時間慢下來靜下來思考;柏林貧窮卻性感(如前市長所說),生活成本不高,有錢沒錢想折騰的人盡管來。
我遇見來自各個國家的人,他們來柏林有不同的動機與原因。我聽過的最常見也最符合我的是:來柏林,或留在柏林,是因為在柏林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愛爾蘭人科林,四十歲時辭去在倫敦的金融業的工作,賣掉倫敦的公寓,來到柏林開創新生活。他最先是在醫院當護理工。現在他已經在柏林三年,會說流利的德語,因此給難民們教基礎德語。
他說他最近做了個價值觀測試,結果出來后他意識到自己發生了改變,因為他現在的價值觀里,快樂和博愛占了很大的分量。而他在倫敦的時候,他從來沒想過這些會那么重要,那時想的都是怎么掙得更多,升得更高。
法國人瑪歌,原本在一家大型的國際貿易的公司工作。二十八歲那年她辭了工作,到柏林。她要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她在柏林做打過不同的工:診所助理,花園售票兼打理,展會翻譯等。她漸漸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跨文化培訓,因此她去考了個培訓師,然后開始找活兒干。剛開始沒接到幾個活兒,她不泄氣,身兼數職掙錢。
她說跨文化培訓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可以讓她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停地學習。現在八年過去了,她成了柏林小有名氣的跨文化培訓師。幸好,這么多年她沒有放棄。
德國人薩沙,熱愛攝影,從東部小村來柏林上大學,學習攝影。邊打工邊上學,久久畢不了業,拖了好幾年他終于退學。現在他在一美術用品店當店員。他說,他學的是攝影,雖然沒有完成學業,但這并不影響他繼續在攝影這條路上走下去。幸好他在柏林,因此退學并沒有成為一個災難,而是一個人生的轉彎。現在他每周工作四天,經濟獨立,剩余的時間可以去柏林各大美術館逛,帶著相機搜尋不同的風景。
敘利亞人薩姆,和妻兒一起,從戰亂的家鄉逃離,萬水千山跋涉,客服重重困難到了柏林。他在短時間內學了一口流利的德語。因他在家鄉是音響師,到了德國接受再培訓,很快就要就業了。對他來說,新的生活在眼前展開,他可以在和平的土地上過自己的小日子。為女兒提供舒適的生活,良好的教育,是在異國的土地上奮斗的動力。
而我,機緣巧合來到柏林,就再也離不開了。
在這里,我有良好的跑步環境,可以學跳舞,寫作,每天見到不同的風景和人。
我可以去酒吧喝一杯,也可以在夏日的傍晚,拿瓶啤酒,隨意地坐在橋上和年輕人聊天。
我可以逛各種二手市場和商店,用幾個小錢淘到美物。
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不受打擾地在自己的小屋里想干什么干什么。要出去見人要熱鬧就出門。
我在柏林開始堅持做自己最愛做的事:跑步,寫字和跳舞。按我老媽的說法,我都快四十歲了。但是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柏林是年輕人的世界,這個年輕是指心態上的。要成為你自己就去柏林,哪怕你快四十歲,在柏林你的心態也會變年輕,一切都可以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