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一本看過十遍以上的書,那我的這本書叫活著。這是一本伴隨我成長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叫余華,浙江杭州人。寫這本書的起因是作者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的打動了作者,決定寫下這樣一篇小說,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這本書獲得國內(nèi)外多個獎項,并拍成了電影電視劇和話劇。這本書精彩的不僅是作品本書,作者寫的每一次序都是震撼人心的。第一張圖片是初版的,黑色封面,就如故事本身,沉重而憂郁。但我更喜歡新版的封面,沉靜而平淡。
我先把故事情節(jié)簡要回顧一下,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yè)——去鄉(xiāng)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jié),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里的偏頭二喜喜結(jié)良緣,產(chǎn)下一男嬰后,因大出血死在手術(shù)臺上;而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xiāng)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是簡要情節(jié)。下面分享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成長。
初遇
高中時候老師要求寫一篇讀書觀后感,我去新華書店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這本最薄的活著,于是把這本烏漆嘛黑的書帶回了家。原本打算三天看完的書,結(jié)果一晚上就看完了。平靜至極的描寫卻處處引人入勝。那也是看這本書唯一沒有哭的一次。第一次看完后最深的感想是,這個世界竟然有如此悲慘的人。慘成這樣竟然還能活著。真是個奇跡。
再翻
那一年年末,我在蘇州實習,正準備好包裹回家過年。爸爸打電話給我,告訴我19歲的表妹得了肝癌,晚期,還有一個多月,讓我趕緊回家看她最后一眼。表妹從小和我一起長大,聰明伶俐,是家族里的高材生,剛上大學半年,竟然肝癌,晚期。表妹走的時候,我一直拉著她的手,看著她癲狂,掙扎,瘋言瘋語,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氣。我沒有流淚,只覺得渾身發(fā)冷,顫抖不停。是害怕,是悲傷,還是對生命的敬畏,已經(jīng)分不清了。妹妹走的那年冬天,我想起了《活著》,把這本書從角落挖出來,第二遍看,竟然淚如雨下,伏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原來這才是活著。那么的心痛,那么的難以承受。
最可憐的是表妹的父母,不能再生育了。可是怎么辦呢,活著的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活下來。第二年,她們抱養(yǎng)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今年十歲了,新的家庭,有傷口,但依然有歡樂。
三番
工作幾年后,遇到事業(yè)瓶頸,覺得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圓下復旦夢。我想去進修學習。所有人都強烈反對。我不知所措。無意中,又翻起了這本書。這次,我認真的把作者每一次寫的序都讀完了(以前是不讀序的)。作者說,寫作的過程讓他明白:要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我跟父母說,我不希望自己年紀大了帶著遺憾老去,就算是失敗,我也努力拼搏過,我不后悔。這才是活著不是嗎?
文章解析
文中每一次都覺得福貴應(yīng)該過上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時,作者總會把我們帶進一個拐角,讓心靈遭遇點什么。我媽常跟我說,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們,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我對此深信不疑。所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等著窗打開就好啦。直到遇上福貴,尾隨他走在撒滿鹽的路上,才知道生命的苦難是常態(tài),煩惱痛苦總是相伴,不要自怨自艾。也許我們需要的或者想要的還沒有實現(xiàn),也不要輕易沮喪或者失落,因為你已經(jīng)做到為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活著。福貴最終選擇活著,這何嘗不是對自己命運的掌控呢。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
文章中幾乎是以土地為背景的描寫,我在想,作者是不是想用土地來襯托生命的壯觀和遼闊,也用土地來表達祖輩的踏實和質(zhì)樸。在看到越來越多打著精致生活口號毀掉自己平凡生活的人,我想《活著》一定可以是他們可以遙望的燈塔。
另外在序中,余華解釋了生活和幸存的細微分界是;活著是一個人對自己經(jīng)歷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jīng)歷的看法。也許在旁人的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福貴自己,相信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他有包容的父母,有愛他的妻子,有孝順的孩子,有淳樸的女婿,有淘氣的外孫。人間所有美好的感情,他都曾經(jīng)擁有。只是最后留下他一個人蒼白的面對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吶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來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與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為什么叫福貴,活著就是福氣貴氣,福貴就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