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春末的雨就要“侵占”整個短暫的周末時光,在天公喘氣,雨從瓢潑轉為濛濛間我約上老妹“扥”下那么星點閑暇,給空虛發霉的周末一個噪起來的機會。
隨之問題也來了,吃點啥呢?美食街一路看過去:火鍋、泰國菜、韓日料理、各路面店…眼睛對它們的興趣只能停幾秒的掃過,可是嘴巴對味道犯了賤。來來回回地轉來轉去,腿腳折騰得酸痛,也未能引起味蕾的興趣。
要不說,天公做美呢!還未等我倆做決定,瓢潑大雨頃刻而至,未帶雨傘的人這個時候當然是隨處找個落腳地,這次的“隨便”真是“沒隨便”。
仰頭“小冒菜”,我倆頓足的地兒,竟是一家叫“冒菜”的店。
“冒菜”晃一聽有點生疏,尤其這“冒”字很有意思,此時,由陌生產生的極大好奇心,讓暫時的落腳成了歇腳。我和老妹決定嘗嘗這叫“冒菜”的東東。
“冒菜”各路大俠,當然均可通過杜娘了解得頭頭是道,可我要給大伙說的是:它真心美味。
它可稱美食中的“四不像”,外觀長得像麻辣燙,可口感比麻辣燙香醇;說像火鍋吧,沒火鍋那么大“排場”,吃個火鍋,可不要鍋底、拌醬…一應俱全,可它就一個成品燙菜;說像串串香吧,也比串串香“便利”多了,…它到底是什么呢?
引述下杜娘百科中的原話:冒菜就是一個人的火鍋。
它兼具火鍋、麻辣燙的口感,但味道更香,也是一種煮食類“大雜薈”的川味美食。不過,它對湯的要求更高,是可食的中藥湯料,所以滿滿一碗冒菜,你是完全可以一掃而光的。
它算不上一種菜,卻用“冒菜”起名,這“冒”字其實就是一個動詞,在我看來就是你愛吃的都可“冒”。
對于,像我這樣懶得三五成群外出聚餐的“宅女”,冒菜是滿足我吃火鍋的最佳選擇。
鑒于杜娘比筆者更具說服力也更全面,筆者就小敘到這。各路大俠不防去試試這個川味里的“四不像”,感受一下,它給你帶來的快樂。
百聞不如一見,嘗嘗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為別的,哪怕先為這個“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