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素養》感想及心得
在心理學家克利福德.奈斯組織的研究中表明,大多數進行媒體多任務處理的人,其實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擅長多任務處理。
- 專注的意識并不僅僅指覺察周圍環境,它還包括對自己的思維有所知覺。專注讓我們覺醒,時刻保持清醒,不再不假思索,漫不經心。通過對思維進行反思,我們能夠做出決策,改變也隨之發生。“注意力”確實是個寶貴的東西,我發現注意力是隨著年齡的遞增而逐漸變得容易渙散。小時候腦子可能比較空白,想法可能比較直接,外界因素可能比較單一,于是小時候作業特別快完成,學習成績也比較好,原因之一就是注意力集中。我想人要是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一定能事半功倍。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自動的垃圾探測儀。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965
垃圾識別: 一旦你激活了自己的注意力,并開始重塑注意力習慣,你就得開始關注注意力的內容,學會判斷你所找到的信息是真是假,是可信的還是荒謬的。
-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就只能改變自己。馬克吐溫曾說過:“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笔澜缟喜紳M真真假假的信息,這時候就要考驗我們對甄別信息的能力了。要摒棄對流言不加甄別的壞習慣,不是說要拒絕相信一切,而是不要一開始就相信一切。我們需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而不要理所當然地接受你接受到的第一條證據。要想提高批判性地吸收信息的能力,第一步則是進行多次搜索,用多個搜索引擎搜索,翻多幾頁,去看更多的內容。
蘭克斯解釋說,以往人們將可信度同權威以及等級聯系在一起,如今人們綜合多種信息來對某條信息的可信度加以判斷。網絡化的數字媒體催生了參與的迫切需要,而綜合信息的要求以及越來越多可供綜合的信息正是這種需要的產物。
- 近年來,很多人開始依賴互聯網獲取重要信息,繼而越來越少人懂得批判性地吸收資源和知識。我們應該具備懷疑的能力,懂得判斷信息的可信度。我們不得不無時無刻應對無處不在的原始信息,這時,我們需要垃圾識別技巧以及專注的精神狀態。[互聯網出現之前的信息發布模式是“先篩選后發布”, 編輯和出版商會先審核文本,然后再發布合格的信息;而如今“先發布后篩選”大行其道。]
信息的豐富帶來了注意力的短缺,人們因此必須高效地在過多的信息之中分配注意力?!詹亍の髅桑℉erbert Simon),《信息充盈的世界中的組織設計》(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World),1971
- 我們必須得學會在眾多信息中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使執行控制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制定目標,并且形成意圖;不時地對自己當下的所作所為施加關注,并且反思你當前的行為同完成目標有什么關系。當然,注意力的專注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社交媒體技術工具的使用能力、發展網絡中的社群人際互動的能力。
業余媒體的創作特征是同行之間互相調用成果并任意實驗,這和專業化媒體生產根本不同。這種聯網的文化正在刺激種種社會、文化和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正在重塑我們的媒體世界。
——伊藤瑞子(Mimi Ito),“聯網生態里的業余媒體創作”(Amateur Media Production in a Networked Ecology),2010
- 人是群體性的動物,自然離不開與別人相處與交往,尤其是在這個網絡化的社會,每個人都不能避免參與。參與的意義在于與他人分享。在數字化世界里,如果你知道如何進行網絡參與,就有可能獲得影響現實世界的強大力量。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發表自由言論,當然是不超出法律的界限,同樣,加標簽不僅是參與的方式,它也為一種積聚和管理知識的全新方法奠定了基礎。
詹金斯是參與文化概念的早期提出者
- 在互聯網文化之中,顯而易見的是,互聯網使用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多人可以輕易地參與互聯網協作。發表作品、支持他人作品、分享他人作品等成為新世紀協同合作的趨勢。這對于我們建設民主化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引發這些學習機制的關鍵是媒體的點對點通-信以及年輕人的文化活動中所包含的知識還有他們所熱衷學習的知識)引發這些學習機制的關鍵是媒體的點對點通信,以及年輕人的文化活動中所包含的知識,還有他們所熱衷學習的知識。
- 在文化創造的網上社區里,對個人成就的認可和贊揚是持續學習和取得成就的強大動力。
學會創造樣東西會改變我們理解并消費這東西的方式。
——羅森伯格
- 很多時候我們會出于方便使用一個東西直至習慣,甚至不會思考這東西的來源及出處,會把它當成理所當然??芍挥械鹊轿覀冋嬲齽撛爝@東西才會懂得是如何的來之不易,會愈加珍惜,且會改變對它的看法。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加標簽、收藏、訂閱、評論和分享來參與。
合作讓我們變成專家,各司其職。專業分工提供了創新的動力,而持續創新則需要更加專業,需要更多途徑把不同專業技能聯合起來。人類的智慧變得更加集中,并積累到其他生物無法企及的地步。
——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讓思想彼此交配”(When Ideas Have Sex)2011
- 人類社會化網絡的一個關鍵概念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集體具有個人缺乏的性質,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
引用的內容來源于《網絡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