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匆匆的奔走人就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說心里不滿意,什么也就失去了意義。既然做得不夠稱心如意那就應當開始無止境的學習,無止境的練習,為的不僅僅是心里的一種期愿,還有什么呢?是與生俱來的脾性,有怎是歲月能夠消磨的,不要癡心癡念。如果一直在內心擁有一種理想狀態,并且一直產生一種暗合的沖動,總有一天,問題如期而至,內心仍就不會惶恐。既然不會惶恐,那就應該存在渴望,像是將士行軍百里,身體的水分匱乏,也就懷抱著奔向水源的沖動。全身的感官涌散出的嗅探,會因為身心逐漸逼近理想狀態而異常靈敏。人的直覺準確,也就在乎這一時半刻。會因為水源的方向而讓主導身體的神經活泛,它們跳躍,它們盲目,人會在意識的潛在合作下迫近,迫近!不顧所有的關隘障壁,這就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這個年齡的姿勢。
書里說,電影里說;作者說,演員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一生唯一一次落地就是死亡之后。是不是有這么一種人呢?我只敢暗暗臆測。如果所有得失都在人的心中了然于胸,拿這人可超脫。人世間的人總是一會兒得失自明,一會兒失意潦倒,這世上那些經受苦痛的人兒啊,我在這夜里的堅持書寫為你祈禱,渴望能祭求這夜的魂靈來為你護佑,至少一程。
至少一程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