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南紹北汾論道嵩山在嵩陽書院高山仰止牌樓下舉辦,北京大學教授、“北大醉俠”孔慶東,河南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西南大學教授、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韓云波,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順,出席了論壇并發表精彩講話。
汾酒集團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副總經理唐雅鳳,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迷、武俠迷及新聞媒體近200人參加了論壇。河南大學教授、歷史作家郭燦金主持了此次會議。
以下為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論壇上的精彩發言: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南紹北汾此次中原相會,聯手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動。昨天上午是“少林俠客行”開幕儀式與玩轉武俠嘉年華,下午隆重舉辦了南紹北汾俠義盛典。今天又開啟了“論道嵩山”時間,非常感謝各位文化大家能來一起論道,共襄這一文化盛事。
這次我們汾酒和會稽山紹興黃酒一起來到嵩山少林寺,意在以酒為媒,以俠會友!這里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武林重鎮,是中國傳統俠義精神的棲息地。弘揚中國傳統美德,堅守正義,激濁揚清,呼喚與時俱進的俠義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今天,我想主要談談酒與文武的關系。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遷客騷人,多半好酒。汾酒呢,更是與歷代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文人看重的是文化底蘊。
據“杏花村遺址”考古發掘的文物證實,杏花村釀酒的歷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之后在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的幾千年里,杏花村一帶的釀酒傳統,一直都沒有間斷。到南北朝時期,誕生于杏花村沃土的汾酒成為了宮廷御酒。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而被載入廿四史,成為古代正史中唯一記載的中國名酒。
到盛唐時,杏花村的釀酒作坊已多達70余家,其規模在當年已非??捎^。隋唐之前的酒皆為“濁酒”,中國釀酒史上第一家蒸餾白酒便是“汾州貢酒”(汾酒之前身),酒仙李白飲后贊道:“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到了晚唐,年輕的詩人杜牧游歷三晉,一路上寫了不少詩篇。在他過杏花村的時候,恰趕上清明時節。料峭的春風不停,絲絲的細雨不斷,遠行的旅者全身疲憊濕寒,急需飲酒暖身。于是就有了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句。
有句話說的好:一杯玉液汾,半部全唐詩。
明清時期,隨著晉商的縱橫天下,汾酒影響的地域也越來越廣,汾酒的釀造技藝廣為傳播,可謂花開四海,播種九州,催生了陜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東北三省等地的白酒,后衍生出諸多的白酒品牌,奠定了當今中國白酒業的產業版圖。
當時杏花村一帶,有兩百多家釀酒作坊,酒產業非常興盛。北赴俄羅斯經商的晉商,為了方便喝上好酒,便帶了汾酒的釀造師傅去俄羅斯釀酒。所產之酒,除自用外便就地出售,大受歡迎,被俄羅斯人稱為“中國人的伏特加”。因其在北寒地帶釀造,當時的晉商又將它叫做“北特佳”。汾酒也因之而成為中國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白酒。
由于其時汾酒的影響力很大,能給人以榮光,所以古代的文人對汾酒情有獨鐘,從敬畏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文化,到唐風宋韻的詩酒風雅,再到飛入尋常百姓人家,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中,隨處飄散著汾酒的清香。
清新自然、淡雅悠遠,是中國文人的審美取向;道法自然、得造花香,則是中國白酒的最高境界。汾酒地缸發酵的方式避免了釀酒原料與土壤和其他雜質的接觸,最大限度保證了白酒的清香純凈。淡雅清香的汾酒,與其他香味濃烈的南方白酒相比,更加符合東方文化的審美情趣?!扒倨鍟嬙娋苹ā?,成為中國文人崇尚的七件雅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代表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他把汾酒譽為天下第一燒酒。
康熙四十六年(也就是1707年),清初政治家、詩壇盟王宋犖從吏部尚書任上退休返鄉前,于這一年的除夕之夜,在其府邸舉辦了一次盛大的詩會。詩會同時宴請各界名流,三種指定用酒都是山西名酒:汾酒、羊羔酒、潞酒。當朝詩人汪顥、陳鵬年、徐夔、王式丹、陳琰、林佶、顧嗣立、宋至等都出席了晚宴并品酒獻詩。詩人們寫道:
“汾酒灤河魚,割鮮斗芳甘。”
“花瓷瀉羔兒,入口破鼻香。”。
這則文壇趣事及宴會中所歌頌汾酒的詩,都被記載到《四庫全書》之中。
風吹竹葉鬧,雨過杏花笑。
結緣在汾酒,清香滿天下!
我們常說自古詩人皆好酒,其實自古武人也同樣好酒,上古的夏育、孟賁、傳說中黃帝的大將力牧,以及春秋時代薛熾、養由基等都是好酒的武士。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大將樊噲的海量,更是盡人皆知的。武人的好酒,是因酒而表現出他們的豪爽氣概和尚武精神,借酒寄托他們的情懷。然而,更重要的是酒還可以促成他們提升武術方面的造詣。
清代名揚四海的傅家拳的創始人傅山就是在醉中造拳的。傳世名著《傅山拳法》一書,豐富了我國武術寶庫。
傅山不僅是大武術家,而且是大文豪、大書法家、大畫家、醫學家。他作畫時總在酒酣之后,獨處一室,舞練一番,這才乘興作畫。
傅山在醉中舞拳,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神與物游的境地,然后又將這種人體文化的感悟,形諸筆墨,因而他的畫具有一種山雨欲來的肅殺之氣和靈動飛揚的韻味,而他的拳法又具有了一種醉態。酒、畫和武術,在他身上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傅山是山西人,和我們汾酒頗有淵源。他曾留下了歌頌汾酒的墨寶“得造花香”,而且對汾酒集團的竹葉青酒的配方進行過大的改進。經傅山潛心改良后的配制工藝釀出的竹葉青酒,不僅味道芳醇爽口,色澤金黃微翠,而且對經絡等方面的疾病還有很好的功效。
除了享譽海內外的傅家拳外,美酒還催生了另一種拳術:醉拳。醉拳是現代表演性武術的重要拳種,其吸收了各種拳法的攻打捷要,以柔中有剛,聲東擊西,頓挫多變為特色。作為成熟的套路傳承,大約在明清時代。至今醉拳流行地區極廣,四川、陜西、山東、河北、北京、上海和江淮一帶均有流傳。
美酒與文的關系,人們論述的已經有很多了。而與武的關系則鮮有提及。文武雙全是古代中國人的夢想與追求,文狀元與武狀元更是朝廷開科取士的最高錄取榮譽。酒與人在文武方面的成長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適當飲酒對才情與力量的提升均不無益處。
武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人體文化,被視為國粹、“國術”。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系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世界上各個民族都產生過自己的武術,但是像中國武術這樣傳承千載而又豐富多彩,縱觀全球,卻只有中國一家。
中華武術具有獨特的美學追求,強調悟性,強調靈感,強調入魔般如癡如醉的投入,也正是在這一點上與酒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真正的俠士眼里,傳統武術的作用主要有二:一、內止懦。當我們知道自己怯懦、懦弱、能力不足時,能夠拿出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修補它,便是勇。二、外止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俠義行為。
今天我們呼喚俠義,并非提倡以武力解決問題,而是引導人們有正義感,增強其社會責任心。
這次我們來到嵩山少林寺倡導俠義精神,就是為了讓酒的世界更豐滿,文與武的力量能達到平衡,承上古之德,秉浩然之氣,綿長潤澤歲月,讓人間更美好!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