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怎樣的,通過人們的想法就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各個團體和組織,總是在宣揚:榜樣的力量。這句話其實反映了人們的思想狀態還處在追隨別人,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著眼在別人身上,時刻關注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這就是初級的人類行為。如果人們擁有自主意識,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有自己的理想,自己有自己的目標,自己有自己的原則不動搖,那么就不是這樣的狀態了。
借一句:榜樣的力量,分析有自己思想的人不會人云亦云,不會一味的效仿別人,人們完全可以以自己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自己和自己人生的價值。
學別人的,按照心理學的方法論可以分析為具有兩方面的作用:向榜樣學習,不但是俘虜了追隨榜樣者的思想和行為,使他們的思想跳不出一定的范疇;而且同時綁架了作為榜樣的人的思想和行為。一個榜樣的稱謂足可以束縛住人,頂著榜樣的光環,做人做事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失去了本該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跟別人學和被別人學的雙重枷鎖??床煌福磿芷渌?。
一個人真的需要榜樣嗎?真的需要向別人學習嗎?如果你說需要,沒有錯。只是在學習的時候所持的心態才是決定你成敗的關鍵。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該向別人學什么,知道為什么要向別人學,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跟別人學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本領,絕不是一味的模仿。如果人們擁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并不是把別人當做榜樣去效仿,而是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這就是以別人為參照,以自己為榜樣。如果人們擁有自己的思想是不需要榜樣的。
榜樣多半是由于某種需要而人為的制造出來的。樹立榜樣的推手有他的目的,被推舉出來的人有他的苦惱,看到表象盲目跟隨的人不知所以然的把自己的心智喪失。而且無知的跟隨者要么看看熱鬧,對于自己的品行毫無益處;要么不加思索的追著潮流,對于實質的問題根本一竅不通。實質就在于追隨榜樣即是失去人們自身的創造力,失去人們的獨立思維能力。
希望大家能夠做到丟掉拐杖,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根本不需要榜樣。就算一定要有榜樣,這個榜樣應該是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的思想具有創造力。只有具有創造力的思想和思維才能幫助人們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一份子,整個中華民族才有美好的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