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每個企業都有HR部門,看起來受到重視,似乎只要是和“人”有關的事情,就是HR的。老胡想起一句老話,叫做“強扭的瓜不甜”,用在目前多數企業的HR部門工作上,再也合適不過了。為什么這么說?很少見到哪個企業的HR部門推行制度或者某項改革(薪酬、職業發展等)是非常順利,而且萬眾期待的,基本上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協調來協調去,改來改去,最終好不容易通過一份方案,還是在HR們自己的心中無法接受,但好歹能推行起來的。
我們今天暫且把話題縮小,不要談什么部門立場、業務實際需求與管理之間的矛盾等,把目光聚焦到HR的本質對象上去,那就是做為個體的“人”。
老胡想問個問題,企業是有HR部門的,但我們每個人的HR在哪里?
答案很簡單,每個人首先就應該是自己的HR。
如果你都不懂地應用和發展自己這個“人力資源”,怎么會有意識去接受公司HR的工作?又怎么可能靠公司HR部門給你指條發展的明路?
做自己的HR,是職場人首先應該有的角色,但99.99%的人沒有想到過這個道理。
老胡今天就來點醒一下職場朋友們,你這個“人力資源”到底應該交給自己,還是交給別人?
了解過人力資源管理的朋友們都清楚,由六大模塊的工作來構建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包括: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員工關系管理。
我們就借用這六個模塊到個體來問問自己:
1.對自己有規劃嗎?你每年的主題是什么?3-5年后想要的狀態是什么?
2.你會聘用現在的自己嗎?你與現在的崗位匹配度如何?可替代性如何?
3.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是何種狀況?有哪些需要彌補的?哪些需要儲備的?
4.自己被賦予了哪些目標?如何轉化為自己應該要去的事?結果如何?目前的工作結果是否代表了自己的能力?
5.對薪資福利的不斷攀升渴求,是否符合一定的節奏?如果你是老板,愿意出多少薪資?(詳情請參考老胡原創《寫一份給自己的簡歷》)
6.你是否有感恩之心?上下級、同級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你是一個問題的制造者、跟從者,還是問題的解決者?
以上六個問題,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問自己的。如果對自己這個資源都無比冷漠,你怎么可能理解人力資源部提出的相關制度,又如何走出好的職業規劃路徑?
老胡經常輔導企業學員制定《個人戰略計劃》,看到形形色色的個人目標和發展設想,有些一門心思想著如何漲工資;有些一門心思想著買房子,買車子,回過頭還是怪目前工資不夠;還有一些倒是對職業發展有想法,但不懂得將目標分解,只是提一下寫出來,缺乏路徑。
這些情況現在非常多見,所以老胡總結出來,不懂得做自己的HR,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來的就是:迷茫和急功近利!
講道理太多,不如來看看真實的寫照。
有個姓劉的年輕人,學化學專業,畢業后到某品牌化工企業從事技術員工作,至今已有2年的工作經驗。小劉為人很實誠,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主見,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影響。他從讀大學開始,那顆學技術的心里,其實裝滿了“賺錢、出人頭地”的想法。本來他的技術也不錯,工作認真,上級領導也非常愿意帶導他,因此很快就成為了技術骨干,看起來職業發展會一帆風順的他,卻開始不安分起來。
公司成立了一個后備人才訓練營,各個層級、各個部門都有人都參與其中。小劉分到一個組里,除他之外,基本都是銷售人員,他眼里看到的銷售人員衣著光鮮、電話不斷、社交繁多、領導重視……
剛好聽說一個分公司需要內部招銷售,小劉跑到人力資源部死活要求轉到銷售部去,否則寧愿辭職堅決不再做技術崗位了。上級領導考慮到小劉入職以來工作表現還不錯,加上的確需要有技術背景的銷售人員,就同意了他的申請。
小劉似乎看到如花似錦的前途在向自己招手。
他給自己寫下的三年目標是:年收入超過一百萬!
然后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就幾個字:學習、多跑客戶、向銷售領導學習。
老胡看到這一份計劃時,開始為他焦慮起來,不是說不能有高收入目標,但節奏如何去設計很重要!整天喊口號,已經把腦袋弄亂了!
一個沒有清晰頭腦的人,在職場中,并不比沒有能力的人好一分半點。
他一定不知道,年收入一百萬,要有什么樣的業績?
他一定不知道,年收入一百萬,需要什么樣的能力?
他一定不知道,年收入一百萬,需要什么樣的努力?
太多的不知道,卻把自己這個好好的 “人力資源”給弄亂了。
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小劉發現,銷售工作并不好玩,太多的東西對他而言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可是,心又回不到技術了,陷入了迷茫,各方面的壓力也開始越來越大……
不切實際的幻想,已經成為了現在年輕職場人的“毒藥”。
如果小劉能夠懂得客觀地審視自己,分清優劣勢,設定目標,分好階段,把握節奏,就不會陷入迷茫,“幻想”這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很難回頭。
?
老胡認為,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僅在公司層面需要,在我們每個個體也同樣需要。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們選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應該包括這個人是否懂得管理好自己,現在和將來。
還是標題的那句話,老胡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HR。